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用书主要有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命题人讲真题》+《1000题》+《命题人知识点提要》+《肖四》+《肖八》+《肖秀荣的押题班资料》、《风中劲草》、20天20题、蒋中挺最后5套卷等押题卷子。政治选择题要做到单选最多错一道,多选最多错一道,再多政治就很难得到高分了。我从3月开始看肖秀荣的书,知识点精讲精练。后来又做,1000题。因为我主要精力去做专业课了,跟着老师学政治的话自己会省事不少,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上完一遍之后,我看书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了哲学上,因为除了这部分,剩下的考题基本和时政紧密结合,看书感觉帮助不大。到九月考试大纲公布,我又买了考试大纲,又看了一遍。到后来,我买了蒋中挺的时政和押题,肖秀荣的,任汝芬的(感觉一般,最后四套题感觉像10套题,一个考点对应好几道题)。大部分题还是都压中了,虽然和真题不完全一样。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觉得基础比较重要,所以我开始就开始啃高数课本,书也要从头到尾,全都过一遍,把书上的例题讲解全都弄懂,这样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架构,就知道了数学讲的那些东西。课本看完之后,就跟着老师上课,然后做李永乐的辅导书,同步跟进,一遍看全书,一遍做同步练习题,就这么慢慢来。全书看完了,我就开始做题,真题啥的全都做了。最后一个月不停地做模拟卷,我把市场上卖的卷子,张宇,李永乐等的卷子全都做了,大概做了有60套模拟卷子。很多人复习数学喜欢把错题抄下来,但我觉得没必要,我只把错题标记了,之后去看看就行。还有就是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数学复习到后面一定要把不懂的都弄懂,做题时发现有不熟的地方一定要回去翻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至关重要!如果不掌握词汇,你将无法理解含义,更别提解题了。在一战期间,我从三月到六月专心致志地研读了红宝书,之后的学习变得相对容易,逐步加快复习速度,从每月一次,到二十天,再到十五天,依此类推。一战总共背了七遍,二战则是三遍。考研的过程中,背单词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记不住的词,可以记在小巧的笔记本上,避免携带厚重的词汇书,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至于单词书的选择,不必过于纠结,内容大致相同,无论是绿皮书、红宝书或其他版本,挑选一本,坚持从头背到尾,效果必定相差无几。我在十二月份报名参加了六级考试,便是如此实践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是一门深度探讨物质微观结构及其对宏观性质影响的学科,涵盖了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磁学、超导等多个核心领域。在复习时,理解和掌握晶格振动、电子结构以及能带理论是至关重要的。晶格振动部分,理解布里渊区和声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热力学和电学性质;对电子结构,要深入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带理论,尤其是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至于超导,BCS理论的基本概念需熟悉。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实践出真知”。除了教材外,做大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固体物理学》(黄昆)这本书中的习题涵盖了大部分基础知识点,凭解题深化理解。利用网络资源如MIT OpenCourseWare等获取更多的练习题,帮助拓宽视野。模拟实际问题,如设计和分析材料的电子结构,也能帮助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
理解并记忆基本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公式的物理意义。例如,费米-狄拉克分布函数不仅仅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它描述了电子在不同能量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反映了固体的热力学性质。
再者,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我会定期整理笔记,把学到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能巩固记忆,又能清晰地看到知识间的联系。定时做一些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团队学习不可忽视。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不同的理解角度,往往能激发新的思考,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好的学习氛围也能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