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工程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1月初,你应该已经完成了《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并对所有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此时,你可以开始研读类似《风中劲草》的知识点书籍,我已阅读多次,主要是先理解再着重记忆关键点。一旦完成《风中劲草》,可以入手肖秀荣的8套卷,专注解答选择题,至于大题,如果有空闲时间就尝试练习,没时间就简单浏览一下。听说今年有些大题出自这8套卷,我当时也做了,感觉挺幸运的。接着是《蒋中挺5套卷》,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购买并背诵其中的大题。据说在2016年,它命中了不少大题,但似乎仅限那一年,其他年份的表现平平。最后,最重要的大题参考资料无疑是《肖秀荣四套卷》,无需质疑,就是要熟记于心。这样,你就准备充分,可以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了。不必担忧大题部分,大多数考生都是通过背诵来应对的。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尝试其他预测卷,以增加知识面。总的来说,我的政治复习就这样了,祝你们一切顺利!
考研数学方面:
在十二月期间,我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八套模拟试卷,我强烈建议你们在答题时务必保持极度的细心,因为我时常因疏忽而犯错误,这也在我的考研过程中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因此,培养细致入微的习惯至关重要。此外,我也尝试了合工大的超越五套卷,题目的品质极其出色,我真心推荐给你们。临近考试的最后关头,复习的重点应当放在稳固知识上,题量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保持冷静的心态,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做题的目的是检验你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灵活运用。在考场那种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只有对基本理论和其实际应用有深刻理解,你才能迅速作答。如果每个概念都需要花费十分钟去回想,那么面对众多涉及多方面知识的问题,你将无法完成所有试题,成绩自然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一定要不断练习,不断提炼题目的要点,并做好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够提升解题质量和效率。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就是单词,单词书有很多,其实随意一本涵盖考研词汇的词汇书就可以,每天背一个单元,第二天拿出几分钟重复一下,前期一定要好好背单词,我到强化和冲刺就把单词放下了,但是后来练习写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单词都不会写了然后又拿出来单词书每天背了背,所以说单词其实还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每天积累几个好的短语,说不准写作的时候就用上了。其次是阅读理解,一个选择两分,所以考研英语里阅读理解自然是重头戏,建议可以听一下然后是翻译,我一开始是把所有的真题的翻译题在一个小本上抄下来然后每一天翻译五个句子,后来发现自己明白句子的意思就是翻译不出人话,再加上有点拖延症就一直没在意,直到考前一个月自己模拟了一次英语真题,发现自己翻译的驴唇不对马嘴,赶紧去用A4纸把真题的所有翻译的正确答案和拆分重新整理了一遍,剩下一个月每天早读的时候读上五句,反复重复,这样会发现自己的翻译水平潜移默化提高了不少,这次考试感觉自己被新题型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翻译几乎没有读上下文,大体扫了一眼直接翻译的,应该得分也不是很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材料力学涉及的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包括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的理解需深入到分子层面去思考,尽管无法看到,但它们构成了分析问题的基础。我建议使用图表和实物模型来帮助理解,这将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
熟练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无论是轴向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还是弯曲,都需能够准确地进行应力和应变的计算。公式只是工具,理解和应用才是核心。我会经常做一些习题来巩固这部分知识,也会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复杂情况,以此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熟悉并理解材料的性质。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这些都是材料力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凭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并能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这是提高理解深度的关键。
,实验和案例分析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材料力学的实验帮助你直观感受材料的行为,案例分析则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我曾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历史上的结构失效案例,这不仅加深了我对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工程判断能力。
别忘了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我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回顾一遍学过的知识点,做一套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这样既能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也能及时发现并弥补自有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