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光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准备在10月1以后,用书是红宝书和肖1000题,感觉这两本搭配很好。红宝书很多章,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争取1个月搞定,还要结合着做肖1000. 前面哲学、政治经济学部分的题目我认为大家还是多做一些。因为单纯靠看书去理解那些观点、概念(太抽象)很有难度,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大家理解起来会轻松些。对于习题,我觉得在基础复习阶段没必要做“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这两部分在后面模拟题中会出现很多,内容涵盖了常考点。因此,“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的复习最划算的是放在做模拟题阶段。做了一定量得选择题后,大家就要把重心放在“时事政治”知识点的积累和练习论述题上了。到这个时候,学校书店会有很多有关“时事政治”的参考书,大家随便选一本应该对当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时事与政治”看完后离考试大概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急躁,大家需要做的是每天早上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读背“考点识记”(或类似资料),坚持下去,争取把这类资料上指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都过一遍、在脑海里留个印象,这样在做大题时才能靠边、踩点。说起大题,大家刚开始时肯定很担心,心理没谱!我当时就是这样,考前从来没有训练将五个大题做完过,做大题时一般只是写一下要点,而且写的那些要点中只有一两个和参考答案对的上。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抗过来了。实际考试时,我一个大题只写了一点点。对于考研,很大部分考的就是心态,要有必胜的信心!等大家做了一定量的哲学方面和“毛思和中特”方面的大题后,就要时时关注书店的模拟题了。我建议大家买肖秀荣的四套题和任汝芬的序列四,其中要重点看肖秀荣的四套题,特别是那上面的选择题,当然了,大题也很重要。若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一下序列四上面的大题。模拟题过完后估计离考试只有十多天了,这个时候就要抢记一些知识点了,也就是狂背!到考前几天大家把以前背过的一些东西再看一下就行了。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最好尽早着手准备,别像我第一年那样,拖到六月才开始,结果时间紧迫,只来得及做一套真题,真是心酸的回忆...所以,我建议你们立刻启动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照大纲,把教科书上的练习题逐一过关,确保理解和掌握基本定理与概念。通常到五、六月份时,你的基础阶段应该已经完成,接着就可以进入强化阶段。我个人用的是二李的复习全书,刚开始做可能会觉得挺吃力,很多题目可能无从下手,但请保持毅力,建立一个错题集,记录你不懂或做错的题目,包括页码、涉及的知识点,还有你的错误解答和正确答案,这样以后查阅会非常方便。第二遍读全书时,你会感到轻松一些,当然还是会有难题,这是正常的,全书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偏题和怪题,不用太过纠结,做个标记就可以了。第三遍结合错题集再仔细过一遍全书。接下来的重点是真题,务必高度重视,至少做三遍,第一次可以慢慢解决每个问题,记录下不解之处,深入探究;第二次尝试限时完成,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虽然具体安排因人而异,但定时模拟测试确实大有裨益。此外,可以购买一些模拟题来练习,但不用过于钻牛角尖,错了就看看,关键还是要将真题彻底吃透。最后,在考试前夕,你的错题本将成为宝贵的复习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从孩童时期到大学阶段,我始终未曾给予它足够的关注和热情。在四月时,我已经完成了考研必备词汇的第一轮记忆。推荐使用俞敏洪的小红书和何凯文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来记单词,每日坚持这项基本功。起初,可能进度较慢,比如每天50个,逐渐增加至100或200个,到了后期速度自然会加快,大约三日就能重温一遍核心词汇。对于那些易忘的词,建议用小本子摘录并反复熟记,直至彻底掌握。不必强迫自己记住书中的每一个单词,吃透核心词汇就足够了,如果你的基础扎实,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历年的真实试题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分数的关键。留出最近两年的题目用于后期模拟测试,其余的应多做几遍,务必理解每个单词和复杂句子的含义。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材料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反应、金属和合金的性质等。每一个主题都需深入理解其基本概念,例如晶格结构的不同类型、相图的意义和解析方法,以及扩散机制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
重视实验和实例。材料科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很多原理需凭实验来验证和理解。浙大的课程通常会结合实际案例,如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的性质等,从实践中学习和领悟。在复习时,除了课本,参考实验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很好的选。
再者,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无论是解决热力学问题,还是计算扩散速率,都需一定的数学功底。我建议大家在复习时,多做练习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公式的题目,这将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讨论和合作同样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和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难题,这种互动不仅深化理解,还能激发新的思考角度。参与学术论坛或者在线学习社区,与其他考生交流,也是提升自有的有效途径。
持续关注学科前沿。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成果、新技术层出不穷。关注相关的科研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拓宽视野,也可能在答题时提供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