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推荐的政治学习资料包括:肖秀荣的全套书籍(推荐全部购买)、风中劲草的三个分册以及冲刺阶段的各种预测试题集(如石磊、肖秀荣、蒋中挺等专家的)。虽然我身为理科生,对政治并不擅长,但我发现考研政治其实是存在一些策略的。基于我个人两年的备考经历,以下是我认为最佳的时间规划建议。暑假和九月期间,阅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配合完成1000题练习。十月份,使用风中劲草的学习材料及其配套习题,这些题目主要用于强化基础知识,而深入理解错误答案和分析真题还需依赖肖秀荣的资源。同时,梳理各章架构,以便后续的记忆工作。十一月中旬起,开始关注时政热点(主要参考肖秀荣的材料),做肖秀荣的八套卷及历年真题(仅限选择题部分),再次快速回顾风中劲草的重要知识点和自身感到困难的部分。在真题部分,马基是关键,时政部分则相对次要。以上所有步骤的重点都在选择题部分。进入十二月,开始背诵肖秀荣的四套卷,尤其是选择题中的毛中特、史纲(结合时政)以及关于时政的最后一小部分选择题。对于马基部分,记忆肖秀荣知识点详解的前半部分框架;马基的理解和知识框架的掌握很重要,毛中特、史纲和思修则需要基础与时政积累并重。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已多次研读大纲或风中劲草,因此基础题通常能答对,真正的差距在于时政部分。所以,考研政治的关键在于把握考前最后一个月,即使在选择题上遇到挫折也不要气馁,因为你额外努力的那几道题可能正是考试会出现的。不到最后一刻,结果未定,也许你的优势就在于那些额外的努力。
考研数学方面:
我使用的复习资料包括《李永乐全面复习指南》、《李永乐历年试题权威解析》以及《李永乐模拟测试六套卷》。对于数学爱好者张宇的系列书籍,如《高等数学18讲》、《线性代数9讲》、《概率论9讲》、《8套模拟卷》和《4套模拟卷》,我也有所涉猎。数学是我最早着手准备的科目,早在大三的寒假就已经开始了。虽然在高中时期我的数学成绩不算短板,但也称不上特别擅长数学。因此,我认为我的学习策略可能对那些数学基础中等的同学比较适用。
考研英语方面:
大作文千万千万不要用模板!你可知道,模板千篇一律,但你有考虑过改卷老师的感受吗?(一样的,一样的,还是一样的...)所以,市面上的作文模板可以买,但一定要改成自己的风格,然后死死背住它,并且灵活运用,在考场上举一反三。对于小作文,没什么好说的,多背!小作文也别求异,本来就是应用文,有固定模板,直接把每种类型的文章背熟就行。大作文是考验文笔和结构的,我当时是将朱伟作文与王江涛作文相融合,然后总结了两套自己的模板,并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模板练熟,做到举一反三。模板出来后,一定要自己多写写,会提升很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学以及材料物理化学等核心领域。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对这些领域的基本理论有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材料科学基础上,理解晶体结构、相图分析和扩散理论至关重要。对晶体结构,要熟练掌握各种晶系和空间群,理解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对相图,需理解其背后的热力学原理,能绘制并解析简单的二元和三元相图。至于扩散理论,要明白扩散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这对理解和预测材料的性能变化极其重要。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部分,重点关注陶瓷、玻璃和半导体材料。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制备工艺及应用,特别注意高温特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对高分子材料,不仅要理解其结构-性能关系,还要熟悉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加工技术。
材料物理化学是难点,涵盖了电化学、表面与界面现象、动力学等内容。这里,你需掌握电极过程理论、腐蚀与防护、固体电解质的离子传导等关键概念,对界面现象的理解,如润湿性、吸附和表面张力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深度阅读教材,把握每个主题的核心概念。凭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特别是历年真题,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参加讨论组或找到研友一起讨论难题,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定期回顾和总结,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是避免遗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