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时期专攻文科,因此对政治这类文科科目的复习有一定了解。我的政治复习起步相对较晚,大约在8月才开始。我按照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全面提升。8月,我只是浏览肖秀荣的1000题,重点在于单项选择题,通常在一天的学习疲劳时抽出20到30分钟做一些题目。遇到关键知识点,我会大致记忆,但务必标记错误题,红色最佳,这对后续复习大有裨益。不必过于追求复习书籍的整洁,多做标记是个实用策略。整个8月,我专注于此,并逐渐构建我对政治的理解框架(这种方法因人而异,有些人仅通过阅读知识点就能理解)。
接下来,我使用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发现其归纳得很到位。我深入运用《肖秀荣1000题》,快速完成单选和多选,对照其他答案解析。记住,关键是要掌握相关知识点,而非仅仅一道题。迅速查看答案解析,将不清楚的部分写在题目旁边或笔记本上(类似于错题集,实际上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对于系统的政治知识复习,一般需等待大纲解析发布,但去年发布时间较晚,我记得是在9月。在这之前,我已经粗略地读了两遍任汝芬的序列一。由于不太细致,进度较快。其中,哲学部分最耗时,其他部分则相对容易些。
大纲解析是非常权威的资料,需要高度重视,直至考研前至少应精读3至4遍。在这个过程中,序列一和大纲解析可以结合多选题一起复习,因为多选题难度较大,建议对照知识结构来复习,这有助于巩固知识点,增强记忆,同时也能提高论述题的答题能力。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教材看了2遍,结合着数学考研的范围看,课后的练习多做基础题型。看完课本之后开始做复习全书,大概做了3.4遍吧,大部分是基础题型,刷起来很快。660刷了2遍,这本书虽然有些题也是有难度,但总体来说知识点和题型总结的非常好,多刷几遍对于提高数学绝对很有帮助。大概10月份进行专题强化的训练,也一边记笔记,也开始做真题。个人建议数学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用来整理知识点和常考题型,另一个用来记错题。说来还惭愧,Lz的错题没有坚持下去,知识点倒整理的比较完整,后面直接当教材看了,基本做的题都能从上面找到归纳,也是花了很多精力,欣慰的是这门付出是和收获成正比哒。
考研英语方面:
让我详细讲解一下考研英语的学习策略。首要任务是积累词汇,单纯依赖机械记忆并不理想,但如果你的词汇基础薄弱,确实需要花时间背单词。如今科技先进,推荐大家安装有道词典应用,将单词书中的陌生词汇添加至收藏夹,这样便创建了一个个性化的闪卡词汇库。利用乘车或等待的碎片时间,打开有道闪卡隐藏汉字,只看英文单词,不清楚的点击查询,简单高效。单程通勤时间大约可复习四百个单词,记住单词的关键在于多次快速浏览,鲜有人能做到过目不忘。其次,提升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实战演练——做历年真题阅读理解。连续完成两篇,检查准确率,并标记出不熟悉的单词,使用高亮笔做标记,同样存入有道词典。接下来,你要关注的是对文章整体的理解,阅读时,必备的技巧是解析句子结构,至少要做到迅速定位主谓宾,以理解基本含义,特别是面对复杂长句。对于每个段落的主题,记得在关键句子下面画线或标注关键词,这有助于你全面理解文章。最后一步是对每个题目进行剖析,确保清楚题目的意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涵盖了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等多个领域。理解基本概念和定律是基础,如牛顿黏性定律、傅立叶热传导定律、达西渗透定律等,这些都需扎实掌握。对各类单元操作,如精馏、吸收、干燥、蒸发等,不仅要理解其工作原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化工原理中的计算题型丰富多样,从简单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到复杂的设备选型、过程设计,都需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计算技巧。我建议多做题,凭不断的练习来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遇到难题不要怕,多思考,多查阅资料,可能的话,找到老师或同学一起讨论,这样会收获更多。
再者,实验知识也不容忽视。化工原理实验能直观地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如何进行塔设备的操作、怎样进行热量传递实验等。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锻炼实践能力。
工程图示和设备模型的理解也十分重要。例如,熟悉P&ID图,理解各种管道、阀门、仪表的符号,这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是非常实用的技能。熟悉常见化工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换热器、反应器等,将有助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我个人觉得,化工原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要学会从全局角度看待问题,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这样在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