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海岸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月份起,我每晚都会投入一些时间研读政治,大约用了二十多天初步完成了大纲的第一轮阅读。随后,我便在每个夜晚专心致志地解答肖秀荣的1000题集,遇到错误的题目,我会追溯到大纲中寻找答案来源。这样一轮下来,已接近十二月,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接下来的一周,我重新通读了一遍大纲,紧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阅读,通常也是以一周为周期。谈到记忆这个环节,我一直对此感到抗拒,但逐渐领悟到读书实际上是一个从无知到认知,从意识到未意识到知之甚深的过程。尽管我是理科背景,但我坚信文科学习不应仅靠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体会。这种深入的理解反而有助于巩固记忆,这才是学习的目标。我的政治复习策略就是阅读,偶尔失眠时,还会看看选择题。进入一月后,只剩下两周时间,我购买了“20天20题”配合核心考点,有选择性地进行了背诵,注重理解和概要。带着这样的准备,我步入了考场。考试当天,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最后两道大题的第二部分竟未能作答,走出考场时我几乎心灰意冷,责怪自己连题目都没完成。然而,想到更重要的还在后头,我强迫自己调整心态。唉,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充满挑战。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用书,基础阶段:我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660题也不错,可以在全书做完一到两遍之后做,不要晚于10月。我是题海战术的拥趸者,所以很喜欢这本。但题海战术不意味着盲目做题,一定要多总结,不要写在书上,要写在笔记上,到了后期冲刺的时候,笔记就是主要资料了,因为几百页的书你根本翻不过来。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包括三个方面:词汇、阅读和写作。因此,词汇至关重要,必须投入精力去记忆,尽管这可能是个繁琐的任务,但它是根基。然而,整天捧着单词书死记硬背不仅单调无趣,效率也不高。这里有两个提议:首先,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在零碎时间里分批记忆,重复是关键;其次,通过阅读来学习词汇,我一直倾向于这种方式,因为我不喜欢孤立地记忆单词。我大致背诵了三遍,相比那些学神来说可能较少,主要是我在早期复习时走了些弯路。建议大家从一开始就专注于背单词,并在做真实试题的过程中收集并掌握新词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材料力学涉及到许多基本术语,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这些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所以你需确保对它们有清晰的理解。掌握弹性体的基本性质,如胡克定律,也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应力和应变分析的方法。这包括平面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分析,以及三向应力状态下的Mohr圆的应用。对复杂形状的截面,了解截面法和扭矩图的绘制也非常重要。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
再者,熟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各不相同,理解这些差异并能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将有助于你更好地预测结构的响应。了解疲劳破坏和蠕变的概念,对理解和预防工程中的失效问题很有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做大量的习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不断挑战自己。每做完一题,都要反思解题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模拟试题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你适应考试的时间限制和压力,提高答题效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例如桥梁设计、建筑物的稳定性分析等。这样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培养工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