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大概是8月份开始复习,主要用了肖秀容的书,看完后做1000题。政治主要还是选择题能拉分,论述题大家的分数都差不多。选择题的话,推荐1000题,个人感觉挺好的,重要的知识点都在上面。把它看熟了选择题应该没问题。但是今年政治选择题有点难,好多题目都没看到过,可能还是要看平时的积累吧。另外肖秀荣1000题是质量很高的一本选择题练习册,但是有些题过分陈旧,前期拿来练练选择还是可以的。论述题的话先不用在意,后期等肖4出来了一定要好好背,但是也出现了背过的内容成了题目的题干的情况。
考研英语方面:
学英语,词汇量是基础,我反反复复研读了单词书大约七八次,后来还用另一种版本的单词书再次温习了一遍。真题务必深入练习,初次接触时可按板块来,比如一段时期专攻阅读,另一时段专注新题型,通过分析错误找出问题所在。进度慢点没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真题的价值。第二次练习时,应严格计时,以培养整体的答题节奏感。同时,可以把那些复杂的长句挑出来,亲自翻译,梳理语意,这既能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也能提升翻译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尝试学习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在写作时模仿运用。我发现,相比阅读部分,英语作文更易于拉开分数差距。今年考试时,由于花了近一个半小时写作文,导致后续阅读部分做得不够理想,出现了不少疑问。不过,最终的成绩并没有我想得那么差。我认为,这可能得益于我对作文的用心撰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西方哲学史,这是一个深度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再到现代的尼采、海德格尔,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是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节点。我的学习方法是,先系统阅读教材,把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深入研读他们的主要著作,理解其核心观点。我会做大量的笔记,整理出各哲学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这对记忆和理解非常有帮助。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凭不同的视角解读哲学家的观点,这有助于深化理解。
中国哲学史则涵盖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多元化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治,墨子的兼爱非攻,都是需深入研究的内容。学习中国哲学史,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这些哲学观念如何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中产生和发展,并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结构。我会尽量寻找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将哲学理念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这样更好地理解哲学思想的实践意义。我会尝试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去解释古代哲学,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复习阶段,我会进行专题性的整理,比如对比分析东西方哲学家对待伦理道德的不同态度,或者探讨中西哲学在认识论上的异同。这样的比较和整合能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立体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