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法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大纲是在九月中旬发布的,而我大约在十月才着手复习政治。我选择的参考资料是任汝芬的序列一,个人觉得相当实用。同时,我也进行了大量练习,完成了肖秀荣的1000题和任汝芬的2000题(序列二)。尽管错误率颇高,但我对序列一仔细研读了一遍,并反复回顾了做错的题目,尤其是后期的大部分下午时光我都专注于政治学习。序列二由于缺乏答案解析,让我颇为头疼,建议其他人谨慎购买。
至于大题部分,我一直拖到十二月底还没开始记忆。直至考研前夕,我才匆匆浏览了肖秀荣与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预测题,其中任汝芬的题目给我的感觉一般,所以我主要背诵了肖秀荣的四套题中的大题,尽量加深印象。关于资料方面,除大纲外,我使用了肖秀荣的所有资料,包括1000题、八套卷和四套卷,冲刺阶段还额外购买了蒋中挺的五套题。我对肖秀荣的1000题复习了四遍,这使我在基础知识部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后期,我几乎能在十分钟内完成所有模拟试卷的选择题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从十一月中下旬直至十二月底的关键阶段:我建议的阅读策略是按题匹配段落,即先读第一道题目,随后阅读第一段以寻找答案,接着做第二题并浏览第二段,大致如此,但也要灵活应对特殊情况,自行判断。对于完形填空,如果基础较弱也不必刻意强化训练,因为它所占分数比例不高。至于翻译,我没有什么特定的方法,主要是靠直接理解和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学综合卷涵盖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基础法学领域。这需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我建议大家在复习时,首先要理解每个法律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和原则,凭做大量的案例分析来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动和司法解释,这些都是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
专业综合卷二则更注重对法学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例如我考的是国际法。这部分的学习,不仅要求对专业知识有深度了解,还要求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我通常会选取几本经典的教材作为主要参考,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学术论文进行深入阅读。我会定期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并尝试用自有的话去解释复杂的概念和理论,以此检验我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模拟题和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练习材料。它们能帮助适应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补足。在做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正确率,更要注重解题思路的清晰度和答题时间的控制。
我强烈推荐参加一些学术讨论或者讲座,这不仅拓宽视野,也锻炼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应对可能出现的论述题尤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