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我采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资料。我起步相对较晚,大约从九月才开始着手准备,平均每天研读一章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内容较少的章节我会阅读两章。读完之后,我会完成相应章节的习题,包括每个章节的课后练习以及1000题中的选择题部分。不过,只做一次可能无法完全掌握所有知识点,所以通过错误题目来回顾和加强理解是必要的。如此这般,我大致完成了第一轮复习,但内心却十分忐忑,感觉自己似乎什么也没记住。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主要专注于1000题,再次做题时仍然犯了不少错误,我就借助这些错题来进一步巩固知识,并将它们标记出来以便日后查阅。1000题我至少做了三遍,尽管有些错误总是在重复。由于感到缺乏练习材料,发现周围有人在做800题,我也跟风购买了,但我并不推荐,因为它的题目风格偏独特,喜欢咬文嚼字,与真实考试的感觉相距甚远。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完成了,但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受这类题型影响,偏离正常的解题思维,所以后来就没有再接触了。真题始终是最重要的!接下来,我不断审视错题,同时做肖八。我开始接触真题的时间较晚,导致我没有充分培养出解题感觉,这是一个教训!真题需要反复操练,并且应该预留一些用于模拟测试。
考研数学方面:
7月底—9月中上旬(大概哈),把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最好用同济版的)过了一遍,同时把课后习题也做了一遍(做课后题比较费时间,可以选做部分),期间还看完李永乐和李正元的复习全书(我看的比较细,所以进度相对较慢,也只看了一遍。)。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本科水平是刚过六级。其实我觉得考研英语跟四六级关系不大。先看单词,坐到自习室就看,五六月之前就一直在看单词,记不住,多看多看多看。。。后来我每天下午先做阅读,做完了翻译一两篇,有一次一口气翻译了三篇,简直是恶心吐了,不过翻译了一遍也是很有帮助的,大概九月中旬做完了第一遍真题,有买了一本不带详解的书做第二遍。。后来十一二月做了几套市面上的模拟题。还有,真题的阅读,最好多读读。十一之后买了大作文书,里面有历年的真题作文,作文模板类型之类的。我就背了那十篇小作文必背十篇大作文必背,背完默写,这二十篇断断续续的背到十二月份,也没背压题之类的,最后自己摘了一份所谓的模板吧,祝大家写作文时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理解控制系统行为的基础,它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且深入。重点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概念,LTI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以及Z变换等。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中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连续时间信号,需掌握周期性、非周期性信号的特性,以及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定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需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微积分知识。理解并熟练运用时域分析中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是关键。
接着,傅立叶变换是从时域到频域转换的重要工具,理解其物理意义和计算规则至关重要。拉普拉斯变换则更适用于描述稳定系统的动态行为,它的逆变换能够帮助求解系统的稳态响应。Z变换则是离散时间系统分析的核心,尤其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应用广泛。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凭实例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利用MATLAB或其他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帮助直观地看到各种信号的变化过程,增强对信号特性的感知。
理解和记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公式的来源和适用条件,这样在遇到新的问题时灵活应对。我习惯将每个重要的定理或公式用自有的语言解释一遍,这种方法对我非常有效。
复习阶段,我会把学过的知识点整理成笔记,凭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整个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形成全局观,并能帮助在考试前快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