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法学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1)选择一本七八月间上市的政治基础知识书籍,市面上有许多版本,我个人挑选的是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当然也有徐涛等其他作者的作品。这些书的核心内容相似,挑选时可依据个人偏好。我当时认为需要配合《一千题》来购买相关知识点的书籍,以为这样查找资料会更方便,后来发现不同版本的内容大致相同。我主要用的就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在9月以前,你需要通读整个政治知识体系。初期我对政治的学习态度较为轻松,可能是由于我在调整学习状态的过程中,无论是英语还是政治,我都未给自身太大压力,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然而,基础薄弱的同学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应当注重巩固基础。
(2)《一千题》我完成了两次半的练习,首次是与知识点同步进行的,那时刚学完知识点,记忆犹新,所以错误较少。第一轮结束后,到了9月,我开始快速完成第二轮。当我进行到第三轮的中途,八套卷发布,随后我就开始做八套卷,接着四套卷出来,又转战四套卷...对于政治学习,不需要过于严格规划时间。我在校内复习,看到同学们开始做八套卷,我也跟随步伐,但如果你不在学校学习,记得主动关注八套卷和四套卷的发布时间。
(3)如果时间允许,八套卷的大题务必熟记于心。我做八套卷的速度较慢,只背诵了一半的大题,此时四套卷出版,我就专注于四套卷。四套卷的选择题需明确对应的知识点,大题必须彻底背诵。请相信肖秀荣的权威预测力。如果时间和精力充沛,尽可能多地背诵八套卷的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9月:真题超精解上下册第二遍,方法一样,只是少了手写翻译,这个时候可以在脑子里翻译了,大概到10月中旬才结束第二遍。但第二遍着重思考出题思路,每篇文章不是做完看完就完了,一定要仔细研究。比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微观看完一定要看宏观,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与行文思路。不断自问自答,为什么这两句之间要加上这一句,为什么这里要引用某人的话,为什么这个词反复出现,为什么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表述等等。要相信考研阅读没一句废话,每句话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而你就是要寻找它的意义并且摸透。不过幸运的是这些意义比较单一,就那么几种,你理解透了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还有一些小技巧什么的,我认为,主要在自己思考并且总结。等你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你会发现,英语简直不在话下。这期间有时候会做下英语的新题型和完型,翻译几乎没怎么做,新题型我买了这本黄皮书的模拟题。完型太便宜了,20个题10分,一题0.5分,感觉丢了也不可惜,所以没买资料;翻译我买了这本唐静的.所以结论就是新题型完型和翻译真的不用另外买资料,就做做真题就足够了,我只是超重点的准备了PARTA阅读部分。其他的都是兴趣来了就做一篇,对下答案,找找思路,背背生词和短语就完了,没有花什么时间研究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法理学,理解并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是基础。深入阅读经典教材,如张文显的《法理学》,理解法律的本质、功能和价值,关注法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做历年真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宪法学方面,要对我国宪法的基本结构、公民权利与义务有深刻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宪法的解释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建议阅读周叶中教授的《宪法》,多关注宪法案例分析,这对答题时的应用非常有帮助。
中国法律史的学习需穿越历史的长河,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法律的发展脉络。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法律文献,比如《唐律疏议》、《大清律例》等,并了解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作用。结合历史事件来学习,能使记忆更为深刻。
民法学和刑法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民法主要研究的是个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刑法则涉及犯罪与刑罚的问题。在学习这两门课程时,不仅要大量的法律规定,更要理解这些规定的背后逻辑。推荐王利明的《民法总论》和高铭暄、马克昌的《中国刑法学》,凭案例分析提升自有的法律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理解”非死记硬背。每读一遍书,都要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共同探讨问题,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