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其实我认为在考研的四门课中,最不用担心的就是政治。考研政治就是在考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我也是在十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刚开始就是疏通一下知识点,把相关的内容浏览一遍,在十二月之前根本不用太使劲准备政治的简答题,把时间多分给其他科。在考研前的一个月,任四和肖四会相继出版,然后就买这两本书使劲背,我更倾向于肖四,总之,政治你是最不用担心的。政治复习用书: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讲真题,肖秀荣考点预测背诵版,肖秀荣形势与政策,肖秀荣8套卷,肖秀荣4套卷,任汝芬4套卷,徐涛的考研政治考前必背20题,蒋中挺的客观题应试宝典。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上面说的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中间因为感觉自己看书还是蛮吃力的,之后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但是容易错,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对几个。跟老师交流了很久,老师一直安慰我说是刚开始做大家都一样qwq,后来就慢慢好多了。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留下了近两年的,用于最后模拟),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做模拟题,当时模拟题难度大于真题,备受打击,不过接连几套下来也就慢慢适应了。模拟题完了之后就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文水平有限,尤其在新题型、完形填空和写作方面缺乏投入,因此在这几个部分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提升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词汇,当下就能开始每日坚持1至2小时的单词记忆。接着,深入研究历年真题,一篇阅读理解耗时4小时甚至更久来细细剖析也不过分。需要琢磨每句话的意义,了解文章的整体主旨和各段内容,探究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找出转折点——这是出题者常常设置考点的地方。同时,通过特定词汇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些都需要不断思考。对于每道选择题,不可草率对待,做完后不应立即查看答案,而应参照张剑的黄皮书解析,深入理解。建议首次尝试限时完成整套试卷,即使超过时间也无妨,之后再仔细分析文章,然后分析题目,反复练习,直到你对分析过程无法再有新的洞见,此时可参考张剑的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新题型并不复杂,无论是选句填空还是篇章排序,关键在于依据语境线索,特别是并列段落,常有明显的并列关系。注意关键词的重复以及上一段末尾出现的新概念在下一段中的展开讨论等。务必亲自动手解题,深思熟虑,投入越多,收获越大,知识才会内化为己用,考试时才能独立得出准确答案。
至于作文,我个人的写作能力较弱,表达显得稚嫩。推荐作文薄弱的同学背诵海天的28篇范文,尽早购买去年的版本,多背几遍,并尝试撰写真题作文,仔细校对,检查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问题。
翻译部分,只要阅读能力和词汇量跟上了,通过反复练习真题的翻译,也能逐渐提高。完形填空相对而言较为次要,我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尚可,主要是运气成分,因为试题比较简单。若时间紧张,这部分可以适当舍弃,重点放在阅读理解、新题型和作文上。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电子器件的核心在于理解基本概念。你需深入理解PN结的工作原理,晶体管(BJT和MOSFE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特性,以及它们如何被用于放大和开关电路。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微电子学的基础,也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关键。
掌握各种模型和公式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BJT,你需熟悉Ebers-Moll模型;对MOSFET,则需理解MOS电容模型和各种阈值电压方程。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模型来解决问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重要步骤。
再者,深入学习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如载流子迁移率、掺杂浓度等,对理解器件性能至关重要。器件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如电流、电压的关系,输出特性和频率响应等,都是考试中的常见考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好的方式。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凭做题和模拟实验加深理解和应用。我经常使用Spice软件进行电路仿真,这帮助我直观地理解了器件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十分必要。我会将复杂的公式和概念用图表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这样既能提高记忆效率,也有助于理解和应用。
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激发新的思考角度,也从他人的理解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