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不需要太早开始(即使政治理论基础很差,也不要太惊慌),因为背得越早,也忘记得越快,最可怕的结果是后劲不足。从9月4号至10月3日,我把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江湖人称“红宝书”)给看了一遍,除了思修没看,其它部分都认真地看了,但是没做笔记,只是在有些知识点上划了些横线而已。看完这遍之后,再参考考试大纲,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比较清楚了,但底气还是不足,毕竟太多知识点了,担心自己记不住。这段时间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我选择在晚上7点至9点这段时间看,因为感觉这段时间对政治理论的好奇心最大。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己要看多少页,规定任务量是为了不让自己掉以轻心~看完一遍红宝书之后,我开始做《肖1000》,只做了选择题部分,没做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仅仅是看了答案,为了之后背诵的方便。选择题题量很大,而且有些是比较难的,某些部分你可能会错很多,但是没关系,重要的是能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究竟是粗心所致,还是压根不懂知识点,或是超纲。一定要多总结!做《肖1000》的目的是一则为了检验自己前面一个月的学习成果,二则为了巩固自己的知识。我的做法是前一天做了一些选择题,对完答案后,第二天再去检查那些做错的知识点,寻找病因。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教材包括张剑的一套黄皮书,配合黄皮书的新题型专项练习,还有阅读理解150篇、红宝书词汇以及新东方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对于英语作文,最好是尽早着手准备。一定要提前开始,因为在整个大学期间,能够专门锻炼英语写作的机会寥寥无几。如果起步太晚,可能无法迅速适应,那样可能会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两篇作文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稍加用心就能完成。如果你轻视作文,它也会同样忽视你的努力。英语分数不高,不能仅仅归咎于阅读部分,实际上我认为作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大部分人都过于专注于英语阅读。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历史与考古,这是理解考古学的基础。我建议从宏观到微观,先把握住历史的大脉络,再深入研究具体的考古发现。你凭阅读《中国古代史》等教材来构建基本的历史框架,再去读《中国考古学报》等专业期刊,了解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特别注意的是,对每个时期的文物,不仅要其年代、形制,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多做笔记,整理时间线,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博物馆学的学习则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我推荐《博物馆学概论》作为入门书籍,它能帮你理解博物馆的基本理念和运作模式。参观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尤其是浙大自身的博物馆,实地观察并思考展品的展示方式、解说策略以及公众教育的角色。研究博物馆伦理、藏品管理、策展设计等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习惯于选一个具体案例,如一次展览或一项藏品管理决策,进行深度分析,这样既能深化理解,又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读、思、行”三者结合。读书是基础,但不能止于书本;思考是关键,要对所学进行深度反思;行动则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无论是做笔记、模拟策展还是参与学术讨论,都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