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八月末政治考试大纲发布起,正式的复习就开始了。要想在政治科目上取得优异成绩,关键是掌握好选择题。必备的学习材料包括:“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又称“红宝书”),肖秀荣系列(《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8套卷》与《4套卷》),风中劲草,以及其他知名教师的冲刺试卷。首先,在9月至10月期间,主要任务是刷选择题。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相结合,每读完一章就做对应的选择题,至少两遍,并且注重收集错题。这里有个提示,可以在开始做《1000题》前复制1-2本,以便后续重复练习。接下来,进入11月,再次重温《1000题》,同时尝试《讲真题》中的选择题,以理解历年试题的风格。此时,可借助“红宝书”和风中劲草来填补知识空白。到了12月至考试前夕,重点关注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对于主观大题,考生应尽量熟记8套卷和4套卷的答案,因为可能直接考到原题,即使未出现原题,记忆中的内容也能帮助你构造接近的答案。掌握了选择题和大题,考研政治的成功就近在咫尺。选择题主要测试细节知识,尽管每年有大纲,但难以确定重点,记忆效果欠佳。推荐使用蒋中挺的复习全书,涵盖所有科目,特别标注了细微的重点。暑假时可以预览一遍,九月开学后深入学习。后期重心转向大题,偶尔回顾一下选择题的知识点。购买几套模拟卷,在考前进行练习,以确保万无一失。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从整体上讲,考研数学应按照这样的流程来:课本——复习全书——660题——真题第一遍——真题第二遍,若做完660题后发现还有充裕时间就可以做一下400题。“课本——复习全书——660题或者440——真题第一遍——真题第二遍”这个过程是一定要有的!
考研英语方面:
每天早上完成每日一句后,我会阅读何凯文的英文期刊《时文精析》以提升阅读速度,并在遇到生词时尝试根据上下文推测含义。因为在实际阅读中无法认识所有词汇,培养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至关重要。持续这样做有助于避免在考试中遇到全然陌生的文章时感到困惑。至于解题顺序,这取决于个人喜好。如果你一开始就思维敏锐,可首选阅读理解,攻克难关,接着按部就班,最后处理完形填空;若基础稍弱,可以先尝试新题型(这类题目相对简单),随后是阅读理解,感到疲惫时可转做翻译或作文,然后再回头继续。尽量将完形填空留到最后,它的分数权重最低,即使错十个也仅扣五分,而阅读理解错十个可能就需要准备重考了。关键是保持灵活性,确保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西方经济学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涉及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等众多基础知识点。这些概念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框架,必须深入理解和记忆。例如,供需曲线的移动规律,边际效用递减原理,GDP的计算方式等,都是经常考察的重点。
掌握模型构建和应用。西方经济学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许多理论都凭数学模型来表述,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理解和运用这些模型,能帮助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也要注重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这样既能提高理解深度,也能提升答题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再者,熟悉并掌握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无论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是微观经济策略,都需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及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例如,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总需求,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
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同样重要。凭大量的练习,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模拟考试有助于适应考试节奏,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我通常会在完成一轮复习后,做一些历年的真题或模拟试题,以此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好的心态。西方经济学是一个需长时间积累的学科,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思考和理解,逐渐深入其精髓。遇到困难时,要有耐心,自己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