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无非就是遵循一定的方法。在复习时,我主要依赖考试大纲(就是那个红色封面的)、肖秀荣的1000题、风中劲草资料、历年真题集以及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模拟题。其中,我侧重于风中劲草、真题和肖秀荣的四套卷。由于我是文科背景,所以在政治上并未投入过多精力。大纲发布后我才着手准备,初期阶段主要是做1000题和研读大纲,做得比较马虎。1000题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大纲内容,很多题目直接从大纲摘录并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技巧性不强,用来练手倒是挺合适。
实际上,到了后期,每个考生的政治知识点记忆大同小异,因为关键的时事热点就那么些,无论试题如何变换,都无法脱离这些重点。不得不提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预测能力惊人,年年都能命中不少考点!尽管我一直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但实际考试后,我觉得适当信赖一些押题也是有益的,哈哈。毕竟,到最后,主观题大家都相差不大,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部分,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可能答错。因此,教材仍然是需要认真阅读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主要死磕李永乐老师主编的《复习全书》,我重点时间用在高数部分,因为考研数学中高数占得分值最大,而且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跟着老师一步步学就可以了。三月到六月打好基础。关于教材的话,我觉得适合自己最重要吧,张宇的36讲,题型比较全,难度也足够,会有一点虐。660和1000题大家择一即可,主要是为了查缺补漏,保持手感嘛。真题的话看大家时间安排,时间松就多做几年,时间紧就少做几年,真题还是很简单的,可以增长信心,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有时候觉得简单是因为全书里做过很多类型题甚至原题。模拟题也是看大家时间吧,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建议不要尝试张宇的,题目难度稍微会大一点,可能会打击自信心,但题型还是不错的。第三,我觉得数学也是需要整理笔记的,因为数学的知识点很多,很散,很多题型也是有套路的,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一遍遍的翻自己的上课笔记和全书,因为不论哪个老师哪本书总有你不会的东西,遗忘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可以看书做题的时候多做个标记,或者记在一张纸上,标明页码,等书过了一两遍以后把一种类型的整理到一起,考前看这个笔记本就足够了。我觉得这是我自己学习的一个经验吧,二战时合租室友也借鉴过我的方法,确实成绩有很大长进。第四,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千万不要忽略粗心大意这个问题,保证准确率是很重要的。虽然我平时也很粗心,但经过刻意训练以后,起码考场几乎没有失误,只要做了就几乎都对了。数学大概就这样吧,有需要问的我之后再补充吧。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简单地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初期阶段,我专注于记忆词汇,并学习了大量的复杂句子解析方法,同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训练。对于作文,我在11月中旬启动了准备,首先熟读并背诵了王江涛推荐的十篇高分真题作文。进入12月,我每天都坚持写一篇作文,不论什么主题,都要尝试去构思和写作。起初的两次尝试确实非常困难,修改作文时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但在大约第四篇的时候,我突然领悟到了一些门道,之前背诵的文章在我脑海中融会贯通,我能自如地变换句型,考场上的我并没有依赖任何模板,却能流畅地挥洒文字。可以说,正是作文这一环节,让我的英语总成绩有所提升。总的来说,关键在于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不断练习写作,不断地写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技术基础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电路分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你需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并能灵活应用到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串联并联计算中。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定以及频率响应等也是考察的重点。对晶体管和运算放大器,不仅要理解其内部结构,更要学会运用它们设计各种放大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部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是核心内容。理解和掌握布尔代数是解决数字电路问题的关键。你需熟悉各种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数字部件的功能及使用,掌握状态机的设计方法,这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关重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凭教材和参考书,但一定要配合做题来巩固。例如,尝试自己设计电路并用Multisim或LTSpice等软件进行仿真,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前发现可能的问题。多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解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对提高应试能力很有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切勿忽视基础知识,很多复杂的电路问题往往需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将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
保持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保证。考研路途漫长,遇到困难是常事,关键是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积极应对的心态。你自己,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