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要实现政治科目优异的成绩,首要任务是攻克选择题,特别是多选题。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是,借助马哲的概念框架图来理解,而对于毛中特,则采取针对性的记忆法,全程跟随肖秀荣的指导,特别是他对毛中特的解析非常到位,比那些没有重点的2000题更为有效,这里就不再赘述。至于大多数人,主观题的表现到最后差异不会太大。关键在于提升书写质量,确保字迹清晰,试卷干净,思路明确,并且巧妙运用符号(如abcd等)增强表达。如果碰到未曾准备过的问答题,不必惊慌,从题目提供的资料中提炼相关论述,通过内容的丰富性来取胜。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下午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早上学习可能会感到疲倦。首先,建议预习数学课本,尝试解决一些例题和课后问题,但切勿过于沉迷于课本,它并非考试的重点,我曾经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反复研究课后问题其实效益不高,只需挑选一些计算题来做就可以了。在复习过程中,为了确保全面性,我使用了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特别是高等数学部分,非常实用,强烈推荐!数学题型虽然多样,但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多归纳总结题目的解题模式,并比较相似题型,会让你收获颇丰。记得把重要的解题技巧详细记录下来,多看几遍自己的笔记。十二月份,我专注于真题练习,从2005年至2015年,每天一套,完成后再核对答案并分析错误。如果前期基础扎实,大部分试卷能在2到2.5小时内完成,所以前期准备至关重要。接着,我逆序做1995年至2004年的真题,同样是一天一套,直到二十号,之后的日子用来回顾所有错题。考前两天,我做了两套张宇的四套卷,如果条件允许,我真的建议试试他的八套卷和四套卷,据说今年的考题中出现了原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特别专注于背诵英语,但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时,我会多次重读阅读材料,特别是2000年以后的文章。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培养语感和记忆词汇。英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感,阅读量增加不仅能提高完形填空的准确性,也会使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有所提升。快速阅读可以节省时间,让你有机会多检查几次,找出潜在的问题。至于词汇,我发现通过阅读来记忆比机械背诵更有效。
阅读需要翻译,我认为最好将翻译过程落实到笔头上,而不仅仅是思考。当你尝试书写时,往往会发现翻译并不流畅。多练习后,你的翻译技巧会得到提升,做起来也会更快。今年的阅读确实有些难度,第一篇文章我就没弄明白!但其实题目本身并不复杂。“内容艰深,题目反而简单”,这句话很有道理,命题人并不会刻意给我们制造难题。后面的阅读部分也让我感到困惑,有些选项极具迷惑性,需要仔细辨别,不能轻易假设。
通常我的阅读理解错误在四到六个之间,最多也就六个。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最多只错了两三个......这是因为我会非常仔细地对比原文,哪怕是最微小的差异也不放过。例如,多一个或少一个单词都可能导致答案的意义与原文相差甚远,这样的相似性往往具有很大的误导性。排序题最为棘手,它涉及了一种之前只出现过一次的题型(我还曾和同学们断言这题肯定不会再考了……)。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这类题至少会错两个。对于句子结构,可以背诵一些模板,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写作思维,因为在后期,单纯套用句型会变得十分困难。对于小作文,格式规范至关重要,句子结构应简洁明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理解系统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表示法是基础,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则是连接这些领域的桥梁。重点在于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凭系统函数H(s)或H(z)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频率响应。卷积运算的理解和应用也极其重要,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这将有助于加深理解。
"数字信号处理"更偏重于实际应用。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DFT和FFT是核心知识点,需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如IIR和FIR滤波器,以及他们的性能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对这部分,理解信号处理流程和算法实现非常重要,结合MATLAB等工具进行模拟和实验,这样既能提升理解,也能提高解题速度。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记忆更重要。理论知识需理解透彻,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我通常会在学完一个章节后立即做相关的习题,每周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牢固。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价值。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探讨问题,不仅互相激励,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可能的话,参加一些研究小组或者研讨会,能你接触到更多前沿的知识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