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热能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总的来看,信赖肖大大的指导是明智之举。连续两年我都在使用“风中劲草”,深感满意,今年更是购入大量模拟题专攻选择题部分。对于政治学习,首年仅精读了“风中劲草”和“肖四”,未做选择题练习,考试时心态欠佳,最后两题甚至因为手部疲劳而简略作答,结果客观题得了37分,主观题32分。今年则增加了“肖四”和“肖八”的背诵,并大量练习选择题,但客观题依旧维持在37分,而主观题提升至37分,这似乎表明刷选择题的效果并不显著。然而,熟记“肖四”和“肖八”显然颇有成效。政治复习不必过早开始,在十月份之前,每天浏览一下红宝书,大致了解全貌,十月至十一月应集中精力攻克选择题,不断重温并牢记零散知识点,十二月全力转入背诵阶段。虽然取得高分颇具挑战,但只要稍加思考,愿意投入时间记忆,拿到65到75分还是相当可行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首次接触真题是通过李永乐和王式安合著的真题解析书,按章节逐步进行,并归纳每个章节中出现的各种题型,涵盖了2001年以来的所有试题。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真题练习,这回选用的是他们的试卷版解析,依照年份顺序,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来完成。同时,我又重新开始了以课本形式的真题训练。总的来说,我把真题完整地练了三遍。临近考试时,我就专注于回顾自己整理的真题类型和解题策略。我想强调的是,务必充分认识到真题的重要性,确保彻底理解近十年的真题,做到一眼看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流畅解答,这样你的数学成绩必然出色。强化阶段最好在9月中旬前结束,如果可以,一开始就立即投入数学的高强度复习吧。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包括三个方面:词汇、阅读和写作。因此,词汇至关重要,必须投入精力去记忆,尽管这可能是个繁琐的任务,但它是根基。然而,整天捧着单词书死记硬背不仅单调无趣,效率也不高。这里有两个提议:首先,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在零碎时间里分批记忆,重复是关键;其次,通过阅读来学习词汇,我一直倾向于这种方式,因为我不喜欢孤立地记忆单词。我大致背诵了三遍,相比那些学神来说可能较少,主要是我在早期复习时走了些弯路。建议大家从一开始就专注于背单词,并在做真实试题的过程中收集并掌握新词汇。
考研专业课方面: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个涵盖面广且深入的专业领域,它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等多个学科。在准备这个科目时,我将这些基础知识视为核心。热力学的四大定律,特别是第二和第三定律,是理解所有能量转换过程的基础;流体力学则需理解和掌握流动的基本规律,如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传热学则是研究热量传递方式的关键,了解对流、辐射和传导的特性至关重要;燃烧学则涉及燃料的化学反应过程,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概念。
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对理论知识,不仅要熟读教材,更要凭做题来加深理解,例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设计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操作。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非常重要,这样不断巩固记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我还特别重视案例分析和模型建立。能源与动力工程中很多问题都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凭建立和求解模型,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案例分析则帮助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比如分析电厂的运行效率,或者探讨新能源技术的可行性。
至于参考书目,除了主要教材外,《工程热力学》(严家騄,陈大煜)、《流体力学》(郭永怀)和《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都是我经常查阅的经典书籍,它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解析和丰富的例题。
我还建议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者找研友一起学习,共同讨论问题,互相激励,这对深化理解和提高学习效率都非常有帮助。每个人都有自有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找到最适合自有的那一套,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