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对一个理科生而且工作好几年的人来说,记忆力真的下降很多,背起政治来真的力不从心,不过政治上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可是最后成绩不是很理想,我客观题估分是36分,大题给分太低了估计是字写的太丑了,所以忠告大家如果时间不紧的同学练练字,这个卷面影响还是蛮大的。书本:肖秀荣系列:精讲精炼、1000题、历年真题、风中劲草、肖八、肖四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时,我采用了李正元的《复习全书》(粉色封面,经典且有一定难度,适合追求高分者)配合张宇的教学视频来学习高等数学。对于线性代数,我选择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及相应的视频课程,这两门课都是边观看视频边阅读教材。对于概率论,我则研读了李王合作的《复习全书》大红色版本。在做讲义练习时,我坚持独立思考,即使需要参考答案,也会按照解题步骤自己重新计算,不允许自己偷懒,并在边上记录解题方法和关键点。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将全书完整地复习两遍。我的数学学习时间并不长,大约每天五小时左右。
第一轮复习后,早期内容容易忘记,所以在第二轮,我借助660题来重温知识、巩固提高。在做题前,我会先总结章节的关键知识点,这对深化基本概念的理解非常有益。最后一个月,我每天早上都会完成一套数学试卷,真实试题与模拟试题交替进行,以适应各种题型。熟悉真题有助于掌握重要考点,但可能会遗漏一些边缘知识,这时模拟题的预测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我挑选了张宇的8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共10套来做,其中的微分方程题目我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格外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感到薄弱,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大题只能凭空想象,十分困难。后期,我的真题成绩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以上。一旦发现遗忘的知识点,我会抽出时间专门复习,面对模拟题的挫折也很正常,通常我会用一天时间来填补学习的空白。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多做一些模拟题,因为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所以考研准备越早开始越好。
考研英语方面:
教训:过于纠结单词记忆。每天早上拿着红宝书背单词,耗费大量时间,现在来看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还是应该和往年真题里的阅读理解联系起来,在文中背单词,顺便还可以增强长难句的理解。长难句、翻译。长难句我看的是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因为自己在高中的语法学的还不错,所以结合每日一句的解析还是慢慢找到分析句子的感觉了。建议自己先把每日一句抄到本子上,自己先分析先翻译再看解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材料力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是分析问题的基础。你需清楚地知道每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凭胡克定律来描述,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则是凭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来衡量的。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将帮助你更好地解析复杂的力学问题。
掌握基本理论和公式。材料力学中的梁、杆、柱等典型受力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需熟练运用相关的公式。例如,欧拉-伯努利梁方程,胡克定律,剪切和扭转公式等,这些都是解题的关键工具。对每个公式,不仅要会用,还要理解其物理意义,这样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再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大量的习题是提高材料力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从简单的截面分析,到复杂的变形计算,每一道题都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巩固。河海大学的考研题目往往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画图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技巧。利用应力图、应变图来直观展示物体内部的状态,帮助更清晰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复习时要注重系统性和连贯性。材料力学的知识点众多且相互关联,定期梳理知识点,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避免复习过程中的混乱,也能帮助你在考试中迅速定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