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起步较迟,直到十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回顾整个考研过程,我最遗憾的就是没早点着手准备政治。我花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看完第一本教材,平均每天投入两个多小时。接着,我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不久后又转向了《风中劲草》的学习。在十二月中旬,我完成了第一次通读《风中劲草》,而在考试前,我又重温了一遍,尽力掌握所有关键知识点,尽管仍有些不足。与一些前辈的建议相悖,我认为每个考研人应当给予政治足够的重视,最好从七月份就开始,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学习(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困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确实需要更多时间去深入理解)。暑假的两个月可以用来完成《序列一》或《红宝书》的第一轮阅读,同时结合做肖1000的选择题并开始记忆《风中劲草》。对于《风中劲草》中的疑难点和选择题的细节,要及时回溯《序列一》查阅。考前一个月,应关注历年真题的大题解答技巧,并开始做模拟题及背诵时事政治。理想的状态是,在考试之前,《序列一》能看两遍,《风中劲草》能背三遍,且肖1000的选择题要全部认真完成。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备考用的是高分指南,这本书至少反复做了三遍,也有说老吕的600题挺好的,无奈准备时间有限,只看了高分指南和名家详解。高分指南是一本神奇的书,知识点总结的很到位,例题每一道都是经典。数学最好的复习顺序是先复习高等数学、再复习线性代数、最后复习概率论。这样做的依据是高等数学是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充分理解高等数学基础之上,像概率里面,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大家还有印象吧,用什么求,用积分,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用什么,也要用积分。另外线性代数里面的概念、定理、推理特别多,而且都特别抽象,因此线性代数尽量提前复习,反复记忆。而概率论部分的题型相对较少,考研试题能出的花样不多,相比较它的题目更加的有迹可寻。历年都有这样的学生想到最后一两个月突击复习概率,可是这部分学生都吃亏了!最后一个月要看的东西太多了,政治你不看不背行吗,专业课你不看行吗!而这时要从头到尾复习一门课,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说,在基础阶段同样要复习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我就不详细说了,大家想必也看过很多经验了。关于翻译,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我没怎么刻意练,就是暑假翻译过五年真题阅读,我是把翻译放在最后写,基本十分钟左右快速搞定;完形填空,做真题顺便做着,不用刻意练;新题型,最近两年新题型都还挺简单,平时做真题多注意归纳做题规律。其他题型我没有花很多时间,抽了一个星期把真题都做完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力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这包括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以及它们在静止液体和流动液体中的应用。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是后续深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我建议多做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练习,以深化理解。
流体静力部分,需熟练掌握压力计算、浮力问题、静水压强分布规律等。这部分内容相对直观,但要特别注意各种特殊情况的处理,例如不规则形状物体的浮力计算或者倾斜面上的压力分布等。
再者,流体动力学是水力学的核心,涉及到均匀流、渐变流和急变流等问题。特别是伯努利方程的应用,需灵活运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涡旋流动、管流和明渠流等内容也需重点关注,它们在水利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至于实验和数值模拟,这是理论学习的延伸和验证。凭实验,直观地观察流体行为,数值模拟则能帮助处理复杂情况下的流动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做一些相关实验,利用CFD软件进行模拟,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试的关键。遇到复杂的水力学问题时,要学会分解问题,先从基础出发,逐步引入高级概念。在复习阶段,我会做大量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提升解题技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