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块我真是有发言权,虽然政治拉分不大,但是容易拖后腿,政治建议出了大纲后开始复习,大纲大概九月中出,出了后,请迅速购买,时间宝贵。然后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大纲,我当时规定是每天看30页,第一部分马原比较难,每天二十页,争取每句话都看到看懂。看完之后,开始做配套的1000题(每天同步做)。做完对答案,把每道题和每道题的解析再看一遍(心里默记),特别是错的题在大纲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虽然后面你不会再有时间看大纲,但是画得过程就是记忆。总之,你从复习政治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开始记忆,千万别拖到最后。看完大纲做完1000题之后大概就到10月中旬了,对,我之所以这么计算每天看的页数,就是掐准复习的节奏。接下来就开始找一本类似1000题的练习题了,个人推荐的选择有大纲解析配套的习题册或者风中劲草。这次就可以快速刷一遍题了,刷题就是记忆,重要的事说一遍,做错的题一定要返回大纲或者看解析弄懂。大概十一月上旬就可以结束刷题了,十一月非常关键,因为你要再刷一遍1000题,看一到两遍风中劲草背诵版知识点,做完肖秀荣八套卷,看一遍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十二月就是题海战术,把所有你能找到的模拟题都买来做,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当然是肖爷爷的四套卷。考前两周开始背四套卷大题,开始背不住没关系,反正你在考试前一定要背熟,不然你就别睡觉了,通宵背。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贴士,我喜欢找重点,不喜欢做无用功,所以我会找几套比较重要的不同机构的模拟题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大题重合率,重合率高的一定是重点,没有重合的一定不要放弃,不然就有可能掉坑里。因为去年就反押题了,我记得当时四套卷里只压中了一道题,但是我非常幸运的发现其它题曾经在某地看过,记得大概的知识点。所以,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训练过目不忘的本领,没有重合的题至少要认真看两遍,有个印象,万一考到呢。对了,考前一定要再复习一遍时政小册子,因为感觉对选择题帮助很大。最后说一下我的政治复习时间,12月之前都是一上午,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12月会适当延长,至于延长多少看个人的进度,主要是要协调好每一科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特定的学习资料包括张剑系列的黄皮书,如张剑的150篇阅读理解、最后五套模拟卷,还有老蒋的80篇、作文教程、模拟试卷。此外,朱伟的“恋恋有词”和各类作文口袋书也很有帮助。开始时,优先记忆高频率词汇,等这些掌握牢固后,再通过研读历年真题来熟悉并掌握其中的所有陌生词汇,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个人的英语基础不错,因此学习英语对我来说如同日常习惯。所以我推荐你也让背单词变成你的日常习惯!这其实并不复杂,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导师还提供了一份专为考研翻译准备的单词清单,这些单词可能不全在高频词汇中,因为现在的翻译题目往往考察词义的深层理解,这个列表会非常实用,务必确保每个单词都了然于心。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科目是教育学原理。这个科目要求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以及发展规律。重点在于教育的社会属性、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教育改革的趋势。建议大家多读经典文献,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育技术学是核心课程,它涵盖了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教育媒体等多个领域。要掌握这门学科,不仅需理解各种教学模型和技术工具,更需动手实践,比如制作微课,进行教学设计。推荐使用《教育技术学导论》作为主要教材,并凭在线资源学习最新的技术趋势。
再者,现代远程教育这部分,需关注的是教育信息化、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理解并掌握开放教育资源(OER)、混合式学习等概念,分析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阅读《远程教育概论》等书籍,参与一些在线课程,亲身体验远程学习的过程。
英语和政治是全国统考科目。英语注重词汇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每天坚持阅读英文文章,做真题,背单词是必备功课。政治则需关注时事,理解基本理论,凭看新闻、听讲座来提高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