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包装与环境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紧跟肖秀荣!肖老的建议是从暑假开始准备政治,我平时比较关注新闻什么的,觉得有点底所以从9月份才开始准备,每天晚饭后的时候学政治,刚开始进度有点慢了,第二轮刚开始的时候肖八已经出了,所以我就没过第二遍,最好能来两遍,记得扎实点。先看精讲精练,然后闭卷做1000题,对完答案再回去看知识点,不要开卷做题。到肖八出版之前我是没有做过政治大题的,肖八到手后八套卷的选择题我基本得分徘徊在20-30,很低,当时我急的一比。但是不要慌,考前发现的问题越多你考试时避开的雷区就越多。肖八的大题就可以开始背了,肖八可以略背,肖四一定要精背,最后的冲刺阶段基本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给政治的,因为到了最后,政治提分最快。多练选择,得选择者得政治,大题大家都差不多,选择才是拉分的地方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教材,我的选择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以及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几乎每位考生都会入手一本复习全书。暑期是备考的关键期,务必充分利用!在时间规划上,数学至少需复习三次。第一次是在暑假结束前九月,你需要完成复习全书和讲义的第一遍阅读,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做个标记,留待第二轮解决,如果可能的话,做好笔记会为后期复习提供帮助。第二次复习是在十月前,这回要确保理解和解答全书中每个问题,尽可能亲自计算得出每道题的答案。期间可以搭配其他练习,比如张宇的1000题或者基础660题。660题是一本奇妙的书,我未能全部完成,它考察的基础概念很深奥,但又让人感到困惑。第三次复习时,国庆期间可以开始接触真题,根据建议购买了三十年的真题集。如老师们所说,十几年前的题目稍作改动就会再次出现。不过,这消耗了我一个半月的时间,导致我没有充分掌握所有真题。因此,若时间紧张,只需做近二十年的真题即可,早期试卷中积分部分可以挑一些做。最好是按整套试卷进行练习,因为真题最具权威性,必须深入研习,至少做两遍。如果在考前两周完成了真题,可以尝试其他机构的模拟卷,比如合工大超越五套卷,这些通常会在考试前出现在书店里。如果时间紧迫,专心做真题也足够。最后,进行模拟考试,留几张最近几年的试卷,严格遵循考试时间进行演练。
考研英语方面: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是解题的关键,而我当时因为紧张导致阅读难以进行。不过还好,我对语言的感觉还在,尽管完形填空可能错误颇多,但由于其分值不高,最终成绩还算过得去。对于英语复习,我的策略是记忆词汇、演练真题和撰写作文。在复习初期,我与许多同学一样,坚决每天背诵图书馆借来的单词书中的几页,并利用扇贝单词应用抓住间隙时间学习。无论重复多少次,词汇的记忆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习惯需要持续保持。大约从六月起,我开始着手做历年真题,不断重复练习,多次分析并解决问题。我选用的是张剑的英语黄皮书,其中包含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我也购买了,尽管最终未能全部完成。总的来说,考试前要确保手感不减。最后两个月,我开始专注于作文,将作文分解成9个部分,按照各个部分的模板填充内容,最终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包装材料是包装工程的基础,它涵盖了各种包装材料的性质、性能、选用原则等内容。理解并掌握各类材料如纸张、塑料、金属、玻璃、木材等的基本特性至关重要。例如,你需知道它们的物理性能(如强度、延展性、耐热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深入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如塑料的吹膜技术,金属的冲压成型,这些都会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应用。
环境因素对包装材料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湿度、温度如何影响材料的性能,以及如何选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响应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在复习这部分时,不仅要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分析实际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包装材料的选和设计要考虑其保护功能、运输便利性、展示效果等多个方面。理解和运用包装材料的选型原则,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优化设计,是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重要部分。这部分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教材是基础,要精读并做好笔记。广泛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行业报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市场动态,这对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非常有帮助。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
实际操作也是学习包装材料的重要方式。条件允许,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测试不同材料的抗拉强度,或者观察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升动手能力。
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共享学习资源,互相解答疑惑,会使得学习过程更为高效且有趣。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许多原本看似枯燥的知识点其实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