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起步复习较迟,我在该科目上的投入时间相当有限,导致考试时对题目不够熟悉,往往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一次甚至只能对一道十分的大题匆匆写下两句,因此得分情况可想而知。对于政治,我主要完成了1000题,并且重点背诵了肖四(肖八的选择题也值得做一做)。一定要信赖肖大神,他的预测大题通常都很准。此外,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和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非常有用,我认为比风中劲草或蒋中挺的资料更为清晰明了,特别适合准备选择题。最后一条建议:直到考试铃声响起那一刻,都不能停止背书;直到交卷的最后一秒,都不能停下笔。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试题颇具挑战性,颇有张宇风格。数学的核心在于稳固的基础,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种解题技巧和问题,都应全力以赴地掌握。我个人研读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李永乐的线性代数,以及李永乐的全书。每位作者的书籍都有其独特之处,我将李永乐的全书通读了两次,张宇的高数更是阅读超过三次,李的线性代数也同样如此。从10月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每次得分通常都在130分以上。接着是张宇的八套卷和李的6+2,这些相当棘手,不需要严格按照三小时完成,遇到难题不必太过纠结,不懂的话直接查看答案。同时,我会匀出一些时间重温全书内容。随后,我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难度颇高,但与今年的实际考题相仿。之后的真题,我以两小时一套的速度完成,因为很多题已在全书中练习过,所以分数可能不太准确。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回顾错题和笔记。最终迎来考试,面对大题时,我感到困惑,许多题目束手无策。因此,减少错误至关重要。我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上述教材的学习,同时解决课后习题,从五一劳动节后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第一轮,包括课本和习题。全书我按照章节稳步学习,每个问题都要亲自动笔,理解并能正确解答,起初进度较慢,原计划9月前完成,实际延迟了一周。我想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佳绩,至少要看两遍全书。9月完成全书第一遍后,开始了第二轮,直至10月中旬,期间穿插完成了660题,这些题侧重于概念和陷阱,难度适中,完成后有助于提升后期的冲刺状态。从10月中旬到11月初,我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很快便完成了大部分真题,之后用一周时间归纳和消化错题。从11月下旬开始,我尝试模拟题,由于难度较大,初期倍感压力,但逐渐适应了这种强度。模拟题结束后,我再次回归全书,配合真题,构建知识体系,并在最后阶段做了两套模拟题作为实战演练。关于上述的时间规划,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适当调整。初期我每天大约花费半天时间学数学,后期则减至三小时,到了11月下旬,由于政治复习的需求,只剩大约两小时。总的来说,我通读了一遍课本,精读了三遍全书,两遍真题,一次模拟题,每次学习后都需要留出时间反思和找出弱项。
考研英语方面:
两个关键词:单词,真题。我觉得决定考研的人英语底子应该不会太差,熟悉单词是非常必要的。单词背多少遍都不为过,从几月份开始背单词都可以,因为重复背单词是王道。市面上出的阅读理解,像张剑的黄皮书,难度都大于真题。至少单词要过得差不多了,起码认真过完一遍之后再去碰真题,否则就是浪费。研究真题,研究比单纯做的时间要长很多,切忌阅读求量不求质。真题阅读,在对完答案之后一定要自己翻译一遍,看看自己和答案上的翻译有什么理解错误的地方,非常有效,当然也很花时间。推荐《考研长难句一笑而过》这本分章节对真题的长难句进行了死抠,还是很有助于句子结构分析的提升的。到了后期,作文要根据历年真题作文进行训练,最好写一个自己独一无二的模板,不要和市面上的雷同。其实大作文就只有三种,表扬、批评和各有利弊,各有利弊这里面还包含人生哲理类型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普通物理”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物理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的基础知识都是构建整个物理体系的基石。例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基本原理,必须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对热力学,要掌握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思想;在电磁学中,电场、磁场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重要知识点;光学则需理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至于量子物理,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是核心。
重视公式推导和应用。物理不仅仅是记忆公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公式的来源和适用条件,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例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不仅加深了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也是解题的重要工具。电磁学中的安培环路定理、高斯定理等,需凭实例去实践应用。
再者,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理论知识的掌握需凭实践来检验。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教材如费恩曼的讲义,或者学校的指定教材,配合课后习题进行练习。模拟试题能够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定期复习和反思也很重要。我会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回顾过去一周的学习内容,整理笔记,查漏补缺。遇到难题,不建议直接看答案,是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甚至与同学讨论,这样既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保持对物理的热情和好奇心。物理是一门揭示自然规律的学科,它的魅力在于凭它理解和解释世界。热爱物理,享受探索的过程,你会发现学习不再枯燥,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