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用的教材:肖秀荣三件套,肖八,肖四还有徐涛的小黄书(冲刺阶段背大题再用)。政治我是从8月份开始复习的。主要就是看肖秀荣的书,然后做1000题。因为我本身是理科生,政治一直是短板,教师讲解内容是比较有方法的。比如马原部分,每个原理他都会用一个例子解释一下,这样容易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年我花了很多时间,由于市面上396的辅导教材太少质量也参差不齐。我把两本高数+清华出版社线代+概率论课本过了一遍,课后习题挑着做了一下,主要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笔记,然后李永乐数学全书我也大体看了一遍,线性代数我单独买了李永乐的那本辅导讲义(因为本科学的太差了),最后详细做了笔记包括知识点、错题什么的。可以说我准备的很充分(难度超过了考试要求),第一年做下来觉得很简单,大概花了半个小时就能做完。数学需要花很多时间,配合教材,做好笔记,总结了各种题型以及考点,题典1800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有很多经典的题,难度适中,与考研数学难度相差不大。数学最好是在九月份开学之前把所有的基础知识过两遍,习题也要全部做完一遍,熟练掌握所有知识点。九月份开始做历年真题,在这之前千万不要做真题!真题要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来做,做完了仔细校正,总结得失。真题要反复做,至少刷3遍。数学最忌讳只做题不思考不总结,做大量习题的目的是为了见识题型,总结经验,看到题目的条件就知道相应的知识点,题目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应一个条件,怎么将题目的话转变为你做题的条件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与总结。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将你做错的题,做到比较新颖的题,比较常考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比如麦克劳林公式,泰勒公式等)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在初次尝试时就在这方面栽了跟头。由于做题速度过慢,我被逼在最后的关键十分钟内匆忙应对新题型和完形填空,加上心态紧张,结果显而易见,我对新题型的答案无一正确。这宝贵的十分成了我与理想学府之间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当我决定再试一次时,重新专注于新题型,竟然能在十分钟内完成并且零错误。因此,阅读不仅要求准确度,还必须提升速度。
对于写作部分,小作文部分,推荐王江涛的书籍,按类别逐一话题背诵一篇,大约掌握二十个模板就够了。小作文总共也就七八句话,从这二十篇中汲取灵感,灵活运用,一篇小作文字就能迅速成形,或者稍加修改现成的模板,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小作文都是基于模板的,所以最终的差距并不明显。对于大作文,我建议暑假就开始着手练习,每周一至两篇,题材可参考历年真题。我在暑假初期通过一本辅导书积累了基本的句型和技巧,到了十月撰写大作文时,我已经能应用一些模式,虽略显生涩但也算完成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的写作愈发流畅。对于常见的句型,你可以从黄皮书的范文中自行归纳,千万避免完全依赖模板!多练多写,你自然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大胆去实践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对产品的功能、形态、色彩、材质等进行创新性整合,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提升生活质量。在备考阶段,你需深入了解设计理论,包括人机工程学、美学原则、材料科学以及环保理念等。这些理论知识是设计的基础,理解它们帮助你形成好的设计思维。
实践操作能力同样重要。熟悉并掌握CAD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能够帮助你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模型。了解产品开发流程,从概念设计到原型制作,再到后期的测试和改进,这都是工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尝试参与一些设计项目或者做些小的设计练习,以此提高实践技能。
再者,批判性思考也是工业设计师的重要素质。在学习过程中,你应该学会分析现有产品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能理性评估自有的设计方案。阅读相关的案例研究,参加讨论或研讨会,都能锻炼这种能力。
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也至关重要。工业设计是一个快速发展且与科技紧密相连的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带来新的设计可能。定期阅读专业期刊,关注设计展览,甚至参加一些设计比赛,都你保持对行业的敏感度。
团队合作是实际工作中的常态。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与他人合作完成设计项目,不仅提升沟通协调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