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9月份开始的,先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然后做肖秀荣的1000题,1000题里错的题最好在课本里划出来以加深印象。我是结合自己的思维自主选择的资料。课本可以是红皮书,可以是任汝芬的序列一 ,或者是肖秀荣那本核心知识点详解。马原,看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毛中特,我看的是肖秀荣的课本。史纲,多是高中学的历史,用的是红宝书。思修,用的是红宝书。我后来还看了小草,但时间有限,小草没吃透,只过了两遍。考试前,买了肖秀荣的最后4套卷、任汝芬的4套卷以及20天20题,最后十几天狂背肖秀荣的4套卷。马原较难,我先学习的毛中特,之后是史纲和思修,最后是马原。建议8月份就开始入手政治,1000题多做几遍,小草上面标出了考过的知识,可以拿来做参考。
考研数学方面:
参考用书:张宇《高数十八讲》,《复习全书》。教材看完就开始复习全书,我用的是李永乐王式安那本粉色的,还不错,讲的挺细。高数和概率论用这本全书,线代看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就够了。期末考试之前最好要开始全书,暑假继续看。给大家一个时间标识,报数学班的同学,我希望你们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自己过一遍课本知道大致内容,我到了线代概率论简直就是折磨,直接放弃了全书重新开始看课本。复习全书要在暑假中后期之前完成,可以看一节全书做课后题,有不懂得立刻问,不能拖着,不然不懂的越来越多到后期就来不及了。线代可以买李永乐的书,我是有了对比才这么说,汤家凤李永乐的书我都做过,都不错,但李永乐更赞些。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学习始于暑期,主要集中在午后时段。起初,我专注于复习阅读理解,以1997年的真题为起点,每日解决两篇。据前人经验,真题需至少做三遍,首遍仅做题,不查阅单词也不对答案,以免记住正确答案。第二遍完成后再对答案,依旧不查单词。第三次则需彻底理解每个单词、短语及句子含义,同时掌握每个选项中的陷阱。由于时间紧迫,我仅对2005年前的试卷做了一遍,而2005年后的试卷则重复做了两次,因为那时题型趋于稳定,难度也逐渐提升,更贴近当前考试模式。预计在国庆假期结束后,真题阅读部分应已完成。同样地,保留一些最近几年的未做试卷,用于考前模拟测试。阅读理解必须每天都练习一到两篇,保持解题状态直至考试。我坚持不懈地背单词,这让我受益匪浅,到了后期,阅读理解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了。我使用的是《红宝书》,总计背诵了约八九遍,考试前我已掌握了大约80%的词汇。早晨我会背诵100个单词,初期不必记住所有含义,记住一个就足够。待《红宝书》背诵四五遍后,再记其余含义,这样负担会减轻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单个单词的记忆时间不宜超过4.5秒。我在阅读中遇到生词,会将其标注在《红宝书》上。作文部分,我跟随王江涛的指导,背诵了20篇范文,大约从10月开始,因夜晚利于长期记忆,所以我选择晚上进行,并持续重复记忆直到考试前夕。背诵两遍后,我购买了英语答题纸进行默写,发现总会出现拼写错误,熟记并不代表能准确书写。作文通常采用印刷体或斜体字,斜体相对较易练习,早期可多加练习。自10月起,我逐渐开始专项训练新题型和阅读C部分,利用历年真题,完成后又购入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资料,仍安排在下午进行。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艺术、科技、市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我复习的过程中,我深感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这包括设计史、设计原理、人机工程学等基础知识。我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设计的发展历程,理解各种设计理念,并深入研究人机交互的设计原则。
设计实践能力是工业设计考核的重要部分。你需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这就需一定的绘图技巧和创新思维。我建议大家多做设计练习,无论是手绘还是电脑绘图,都需不断训练。培养自有的创新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提出独特的设计方案。
再者,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也是考试的一部分。在研究生阶段,常常需进行团队项目,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如需求分析、方案制定、时间规划等,以及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注行业动态和新技术也是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有效方式。我会定期阅读设计类期刊、参加研讨会,甚至跟踪一些国际设计大奖赛,这样既能拓宽视野,也能了解到最新的设计趋势和技术发展。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自主学习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工业设计的跨学科性,自我驱动的学习能帮助你更全面地吸收知识。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也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