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化学工艺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初期阶段极其关键,应注重思考而非急于求解答案。即使感到进度滞后,也不可仅仅为了追赶而忽略细节。务必细致地完成1000道题目,购买一本高质量的笔记本,每一题都要全神贯注地解答,并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个人的努力至关重要,初次接触时必须专心致志,尽管这可能会消耗大量时间,但后续的学习将会变得更为迅速且轻松。如果初学时敷衍了事,那么之后的学习只会越来越吃力,实际上这是在浪费更多的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我早在新年过后不久,大约三月份,就开始着手复习数学,主要使用的是同济大学的教材。边读边做了些书中的练习,确保每个概念我都熟稔于心,没有遗漏,这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毕竟从大二学完高等数学以来已过去许久,许多知识早已模糊不清。我深入研读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前后大约读了三遍,并完成了所有附带的习题,尽管有些并不像网络上某些人所说的那么简单,需要亲自动手才能领略其难度。质量优于数量,这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暑假期间,我购买了660题来练习,虽然错误不少,但收益颇丰,至少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点掌握得不够透彻。因此,建议大家都把660题当作查找知识盲点的工具来对待。至于模拟试卷,我选择了合肥工业大学的超越考研最后五套题,每一道题目都让我赞叹不已。十一月起,我开始每两天做一套历年真题,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同时也经常回顾之前的错题,以便巩固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至于阅读,千万不要做模拟题,质量太差,我做了几天150篇就扔到一边了。真题我只做了一遍,从2002年开始做到去年,一开始比较难,所以我并不在乎正确率,主要拿来精读,查查单词,分析一下文章结构和思路,然后快速口头翻译,有的同学有笔头翻译的,我开始的晚,且把大量时间留给了专业课,所以只能进行口头翻译。英语做到13年以后,我再做后面几年的,阅读只错两道,于是我惊喜地继续做真题以及精读。11月中旬开始看凯文的写作,背不住,后期就自己改了一点模板然后背诵,套写,仿写,如果不是自己英语底子非常好,利用模板最后得分肯定比自己写的要高,翻译没有特别训练,考研的翻译还是很简单的,完型我一直不是很开窍,所以得分不高,但是发现今年的完型好像并不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涵盖了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分离过程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首要任务。例如,流体静压强的概念、牛顿黏性定律的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运用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扎实掌握。
对热力学部分,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第一、第二、第三定律至关重要。你需知道如何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如何利用熵增原理判断反应自发性,以及如何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预测平衡状态。这部分理论性强,需多做思考和练习。
传质与分离过程则是化工原理的另一大核心。理解扩散、对流、吸附、蒸馏、萃取等基本原理,并能够设计或分析相关设备的工作过程,如精馏塔、吸收器等,这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抽象,建议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
学习化工原理,除了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做题,尤其是综合性题目,锻炼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亲手绘制流程图,模拟实验操作,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我强烈推荐使用教材配合课后习题进行学习,比如《化工原理》(上、下册)由大连理工大学编著,这本书的内容详实且实例丰富。网络资源也很丰富,如MIT开放课程、Coursera上的相关课程,都作为补充学习材料。
团队学习也是我推荐的一种方式。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既可巩固知识,也能提高表达能力,增进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