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我在较晚的时候才开始复习政治。我没有购买大纲,而是选择了肖秀荣的历年真题、形势与政策、肖八、肖四,以及风中劲草和徐之明的政治知识图鉴。如果高中时期你的政治基础扎实,我不推荐过早开始复习,我自己是在九月浏览了一些真题,真正开始背诵则是在十月底。对于理科背景的同学,七月份开始也是适宜的,每天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此外,我觉得政治的模拟试题可以做,但不必过于依赖,它们主要是帮助巩固细节记忆。要培养解题的感觉,还是要靠真题,特别是选择题。政治选择题往往紧密关联时事,回顾历年真题,你会发现大的政策方向有着连续性,很多选项实际上是对不同时间段政策的另类表述或其演变结果。
考研数学方面:
我选择的复习资料是《高分指南》,这本书我至少研读了三次。也有人推荐老吕的600题,但由于备考时间紧迫,我仅专注于《高分指南》和一些专家解析。这本指南非常奇妙,它详尽地归纳了知识点,并且每个例题都极具代表性。对于数学复习,理想的顺序应先是高等数学,然后是线性代数,最终是概率论。这是因为高等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它是后续学习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关键。例如,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需要用到积分,同样的,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需要积分知识。此外,线性代数中的概念、定理和推理繁多且抽象,所以最好尽早开始复习并不断巩固。相比之下,概率论的题型较为固定,考研中变化不大,其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可见。每年都有考生试图在最后一两个月内临时抱佛脚复习概率,但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到了最后一个月,你需要同时兼顾政治的记忆、专业课的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系统复习一门新课程。所以,概率论在初期就应该列入复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相对简单。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由于真题比较少,但还是要依靠英一的真题来撑起一片天呦。前11年拿来熟悉感觉,树立自信。我是在某一天突然开始正确率暴涨,越写越顺手,文章虽然还是不太懂,但是根据技巧也能选对。至于单词,我的方法是这样的,做真题的过程中就将生词划下来,做完开始查,把词性啊释义啊常用搭配啊直接标注在卷子上,然后我准备了一个本子,专门用来抄真题里的这些生词,说白了就是腾一遍,但这遍不仅有单词,还有答案解析里给出的句型啊,语法常识啊之类。这是一项繁琐且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但是坚持下来很有成效。初期我一天用来做题加对改,一天用来总结,每天起码要花3个小时,后面加快速度就在一天内完成了。每天做真题前先回顾之前本上的知识点,这样日复一日,终会柳暗花明。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是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分子生物学则更深入,侧重于基因的复制、表达和调控,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细胞行为和个体发育。这两门科目相互交织,构成了生命科学的核心。
对生物化学,重点在于理解和记忆各种生化反应机制,如代谢途径(糖酵解、TCA循环、氧化磷酸化)、蛋白质合成和酶的催化机理。理解这些机制需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尤其是凭阅读教科书和相关的科研论文。绘制和理解反应图谱也是很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帮你直观地把握整个过程。
至于分子生物学,你需熟悉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RNA干扰、表观遗传学等前沿领域。特别要关注的是基因调控,例如启动子、增强子的作用,以及环境和表观遗传因素如何影响基因表达。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理解起来可能较为抽象,建议结合实例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做练习题,尤其是那些涉及推理和分析的问题,这有助于加深理解并提高应用能力。实验技能同样重要,尽管考试可能不直接测试实验操作,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巧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我还发现,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非常有益。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我深入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方式。
不要忘记定期复习,保持知识的新鲜度。我通常会每周抽出一天,回顾本周学习的内容,确保我对每个主题都有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