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资料:讲义,命题人1000题,考前四套卷对于政治, 7月份跟着班开始熟悉知识点,但最有效果的还是从9月份开始对知识点进行熟悉理解背诵,这大概持续到10.15号。同时也不要忘了选择题,9-10月份主要做单选题,11月份做多选题,至少来两遍。到了11.15号,我又开始背诵冲刺班讲义,这里不仅包括选择题,也要开始准备分析题了,到了考前两周又背了背点题班讲义,在12月份,在做四套卷时,可以拿着分析题练练手,不一定把答案一字不漏的写下了,列出提纲,表明知识点即可。就这样,我就上了考场。(但说实话,自己近五年选择题真题没有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出现我这种情况,做做选择题真题还是挺有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刷全书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很多题目都不会,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静下心慢慢来,等第二遍就会发现自己大部分题目都会了。暑假期间争取把《复习全书》刷两遍,实在时间不够的话也要保证能够把高数部分刷两遍。第一遍是详详细细地看,例题也基本上都自己做一遍。每一章后的习题也都做。看第一遍的过程中把需要注意的题标记下来。第二遍集中看之前标记的题。看第三遍的时候大概是在12月初,第三遍时我就不看题了,而是看那些基础的概念和定理。有一本书我极力推荐,就是李永乐的660题(第一次考研时没看,第二次才看的),难度虽然偏高一些,而且考试也不太会考里面这样的,但这本书在完善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上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尤其是选择题,如果时间紧建议优先看选择题),它很准确地抓住了我们容易犯错的点。这本我也前后看了三遍,其中个别题还多看好几遍。其中第一遍是在复习全书看完第一遍后做得,同样地,标记下那些做错以及有参考价值得到题(不过其中微积分的填空题部分我没怎么做,后来也一直没看,感觉这一部分确实不太必要)。660题在最后冲刺的时候我就没怎么看了,虽然对理解很有帮助,但不太适合练习应考。
考研英语方面:
这是大多数考生的心头痛,大多数考生就卡到了这里,国家线没到,专业课考的再好也没用,所以特别强调广大研友,重视英语,3-4月份就该开始背单词了,单词每天都要背,一天不能落下,不能眼高手低,至于真题,这是必须的,至少要做5遍,摸透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系统地掌握语法,都知道,考研单词有些看上去都认识,其实有好些别的意思,不可马虎大意,还有作文,自己准备几个模版,个人品质的,社会现象的,这都是必须的,不要去背膜不安全,千篇一律,作文分更是上不去,自己要有几个你自己喜欢且有文采的句子,给老师在无数卷子中眼前一亮,现在英语作文阅卷是好几个人一起阅,就是复阅,你的句子即使上一个老师没注意到,下个老师也会看到,所以如果你不会写也别胡写,老老实实也简单的也比胡写的分高,翻译长难句只能是平时多锻炼了,考研那题的分基本上折合后也是两三分,总之,这科要慎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数据结构的本质至关重要。它并非单纯的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数据结构主要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便高效地获取和修改这些数据。常见的数据结构有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应用场景,需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
对数组,应掌握其连续存储的特点,理解索引访问的效率优势;链表则需理解指针的概念,了解其动态改变内存的优势;栈和队列是两种特殊的线性结构,要理解它们的“后进先出”(LIFO)和“先进先出”(FIFO)原则,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递归、回溯等问题;树和图则是非线性结构,如二叉树、平衡树、图的遍历等,它们在算法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习数据结构,动手实践是关键。凭编写代码实现各种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等,深化理解。我推荐使用C++或Java进行实践,因这两种语言对数据结构的支持较好。刷题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LeetCode、牛客网等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题目,从基础到高级,涵盖各种数据结构的应用。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尝试将数据结构的知识应用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实际项目中,例如,图像处理、视频编码等领域,你会发现数据结构的魅力无处不在。
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这时不要气馁,多查阅资料,参与讨论,甚至寻求导师的帮助。坚持就是胜利,只有深度理解和熟练应用,在考试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