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许多人认为政治学习轻而易举,只需临时抱佛脚,但我持不同的看法。甚至,我认为政治可能是那种你投入大量精力复习,却收效甚微,难以取得高分的科目。时常听到有人传说某某未曾复习就取得了不错的政治成绩,于是便盲目跟风放弃复习,其实这种做法大错特错。政治作为社会科学的领头羊,其学习绝非仅仅局限于大纲解释的记忆,更需要深入理解和关注时事,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这或许正是社会科学的本质所在。我从7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主要任务是做选择题等练习;对于主观题,我在考试前夕尝试了一些模拟题以熟悉答题感觉,并在考前对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我看来,政治得分高低关键在于个人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对大纲解析的理解程度,这两者大约占比为3:7,因此,透彻理解大纲解析至关重要。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将此作为高等数学复习的指导。在学习数学时,我坚信重要的是触类旁通,不必沉迷于众多参考书籍,挑选一本由考研数学权威专家编写的书籍就足够了,我当年使用的还是12年版的老书。数学的概念本身并不复杂,但其应用却十分灵活多样,因此我不推崇题海战术,而是强调归纳总结。每解决一类问题后,应能清晰理解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大致的复习计划是在暑期扎实基础,通读一遍教材(推荐使用同济版),是否完成课后习题依个人情况而定,我个人就没有做。暑假过后,开始专注于历年真题,它们是无比珍贵的复习资源。关键是确保每个题目都能彻底理解,如果有余裕,可以尝试一些模拟题;若时间紧张,那就专注于真题即可。
考研英语方面:
三月开始,本来买了红宝书背单词,发现根本背不下去,我用拓词和扇贝背单词,查单词用的海词,感觉这个比较接近真题里的意思。也用金山词霸辅助查词,这个偶尔弥补一下海词,海词有时候意思比较少。1997-2005的真题我都是做完一篇然后仔细研究、翻译每句话,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为什么错!05年以后的,我都是掐时间自己做完整一套题(除了作文)。最后没题做了我就买了何凯文最后几套卷练练手,说实话市面上的模拟题都不好,不要太在意对错,当作练手就好。作文我是10月分开始看了高分作文,我个人认为还是不要背模版,可以背背好句子,这个整合在一起也是自己写的。还要注意练习描述漫画的能力,真题中描述漫画时写不出的单词都记住,没准今年考研就能用上。我个人认为张剑最后几套卷阅读出的很不好,上面作文还挺好可以看看。对于新题型这部分,大家还是注意一下技巧(关联词、首尾句啥都)我个人觉得选标题很简单、填段也还好,排序就难了,排序主要看关联词和首尾句,大家一定要注意耐心读懂文章,读懂就能做好,要耐心!不过今年的排序题还挺简单的,是有时间线索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纺织材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涵盖了纤维、纱线、织物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性能、加工和应用等多方面内容。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备考的关键。我建议从纤维开始,了解其种类、性质,特别是物理和化学特性,因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质。
深入理解纱线和织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例如,纱线的捻度、细度如何影响织物的强度和柔软性;织物的组织结构如何影响其透气性和保暖性等。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去理解,凭实验室操作或者查阅相关文献来加深理解。
再者,对纺织材料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也非常重要。如纤维长度、纱线强度、织物密度等参数的测定,这些都是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际操作题或分析题。了解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能帮助你在答题时有更全面的视角。
我还特别强调实践环节。苏州大学的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有丰富的实验设施,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是提升理解和记忆的有效方式。
在学习方法上,我提倡“三步法”:预习、听讲、复习。预习你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效率;听讲时积极参与,与老师互动,深化理解;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巩固记忆。定期做练习题,模拟考试环境,熟悉题型,也能有效提高应试能力。
保持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合理规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