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十月份启程的政治学习,初期我投入了一些时间研读重要文献,尤其是毛泽东思想部分,反复研读了三遍。后来的阶段,我侧重于实践,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题和预测卷。在这个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早期阅读的不足,暴露了许多知识盲区,选择题的错误率颇高。对于最终的背诵材料,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和TWB的十题集。然而,考试时我发现大部分背诵内容并未出现在试卷上,但这反而成了我的优势,因为我擅长发挥主观创造力,论述能力强。哈哈……因此,考试时我奋笔疾书,试卷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填得满满当当,连一丝空白都不留,这可能超乎你的想象。直到老师收卷的那一刻,我还在全力以赴地书写。我想分享的经验是,面对政治考试,别担心自己的记忆量不足,事实上,我看到周围的同学们也在大量背诵资料,但我并没有那么做。关键在于,你要把你理解的知识,用更专业的话语表达出来,敢于下笔,因为在政治科目中,多写即使有些错误也不会被扣分。至于哪些内容不宜写,我相信你心里是有数的。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英语基础良好。今年的英语偏向于简单,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只偏重于阅读理解,作文给分也占有很大比重的。阅读理解的话一定要做真题!重要的话一定要说三遍!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市面上的任何预测卷没有做的价值,因为和真题的质量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而且真题不应该只做一遍,要反复做。做多了你才会知道真题的出题规律,当然你不能仅仅是以记住答案为原则去做的,要是怕记住答案的话,最好时间间隔长一些就可以了,毕竟人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背单词的话推荐朱伟的《恋恋有词》,最好过两遍,然后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强烈建议在做阅读的过程中去背单词,效果更好更有针对性,单纯的背单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背单词的目的就是为了阅读理解,还不如直接来运用方便一些。真题的话市面上都有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去选择,据说张剑和老蒋的不错,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史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年代和事件的堆砌上,应该深入到历史的脉络和背景中去。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理解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环境至关重要。比如,秦朝的统一并非偶然,是战国时期各国竞争、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既是对外部威胁的应对,也是对内部社会稳定的需求。
重视史料的学习和解读。中国史的基础在于史料,如二十四史、碑铭、档案等,这些都是了解历史的直接窗口。要学会阅读、分析、解读这些史料,从中提取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也要关注近现代的史学研究成果,它们往往能提供新的视角和解释。
再者,构建完整的历史框架。中国史涵盖了从先秦到现代的漫长历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色和主线。我建议以时间线为轴,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观的历史观。这样不仅帮助记忆,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非常重要。我习惯每周列出本周学习的重点,凭做题来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使用历年真题或者相关的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史不仅仅是过去的故事,它与生活、国家现状乃至世界局势都有密切联系。尝试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分析,会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