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约10月才开始准备,开始的时间比较晚,所以每天花费在政治上的时间相对较长。政治方面,我的分不高,借鉴意义不大。值得一提的是,政治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当时做肖秀荣的1000题,第一遍,不夸张地说,三道错两道。但是,多练练,你能找到出题的感觉的。千万别放弃!!大题方面,我背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考前我很焦虑,失眠,看了卷子,才发现大题并不为难学生!另外,风中劲草的第一册,拎出了要点,有些帮助,第二册是练习,第三册是答案。(我没怎么做它的练习,不予置评)。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我没来得及背完。选择题还是有些帮助的。
考研数学方面:
研读了两遍数学教科书,并且对照考研数学的要求,着重练习了基础习题。在完成课本学习后,我开始了复习全书的学习,大约重复了三到四次,主要集中在基础题目上,因此进度较快。660题我刷了两遍,尽管其中有些难题,但整体而言,它对知识体系和题型的归纳非常出色,多次练习对提升数学水平大有裨益。大约在10月,我开始了专项强化训练,同时做笔记,并逐步接触真题。我个人推荐使用两个笔记本,一个用于梳理知识点和常见的考试题型,另一个专门记录错题。说实话,我没能坚持整理错题,但我确实详尽地整理了知识点,后来这些笔记几乎成为了我的主要参考资料,几乎所有做过的题目都可以从中找到对应总结,这个过程虽耗时,但欣慰的是,这份努力与成果是成正比的。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特点在于考察对单词掌握的深度,即一词多义,核心词汇在5500左右,真题超纲词占到试卷总单词量的5%。考研英语的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滴水石穿,每天保持对单词的复习,每天做2篇阅读(正确率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通过反复练习,熟悉自己的解题思维,保证能快速找到题目对应考察点,总结出全文主题,而不被浩茫茫的从句、修饰词所干扰)。给大家分享我突破速度的经验:在于视域。就是说,以前慢的时候,一句话基本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翻过来,然后消化是什么意思。快起来的时候,直接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语,眼睛是一扫一句话的。还有熟悉了英语的段落分布以后,一些不重要的句子扫一眼就过去了。我也没有什么语法基础,就是做多了,就有经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的特性和操作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合适的数据结构解决特定问题,以及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是考察的重点。我建议多做题,凭实践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涉及硬件层面的知识,包括CPU、内存、I/O设备的工作原理等。理解计算机的内部运作机制,例如指令集、运算器、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对提升编程效率和优化程序设计有很大帮助。这部分凭模拟电路实验和阅读相关教材来进行深入学习。
再者,操作系统的学习需理解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尤其是并发控制和死锁处理,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这部分理论与实践结合,凭编写简单的操作系统实验,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网络协议、网络层次模型等内容,TCP/IP五层模型的理解和应用是重点。网络传输、错误检测与纠正、网络安全等问题也需关注。阅读RFC文档,做一些网络相关的项目,能够帮助你深入理解网络的工作方式。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尽量从原理上理解知识点,不是机械地背诵。定期做真题和模拟题,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题型。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凭解惑答疑,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