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肖秀荣套书+风中劲草+临门一脚时候的肖4任4和20天20题。政治只信肖秀荣,肖秀荣谁用谁知道。不过1000题比较偏基础,到了快10月份的时候风中劲草就是进阶版,两本都不可偏废,基本把这2本的正确率刷到90%以上,考试的时候客观题能稳拿40分(楼主高中理科,无政治基础,这次客观39,主观只有33,有点低于预期)政治属于相对低投入高产出的科目,高投入不意味着高产出,所以政治宜早期看书熟悉内容,大纲出来之后每天2小时选择题即可。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肖四任四20天20题,最推荐的肖4,简直是业界良心!任4陈题比较多,20天20题看看就好,如果有余力也可以做做其他老师出的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数学上,复习全书完整过了两遍,又把错题过了两遍,做了一遍历年真题和十套模拟卷。11月底的时候感觉数学复习的差不多了就丢一边,主要复习政治,最后一个月时间紧,每天就腾出一个小时随便做几道数学题。在用复习全书复习的时候我的基础就打得比较牢固了,至少对我来讲,后期没有大把时间来做题也还可以。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一定一定要研究透真题!不要太早做真题,免得后期没题可做。我是从五月底开始接触真题阅读的,先开始的是05-20年阅读,每天两篇,然后把相应的生词摘录出来记忆,同时也把该单词出现的句子相应写出来,以便更好理解单词在句中的意思。一轮阅读只是为了熟悉一下手感,了解真题阅读理解的难度。这八年阅读做完之后,不想进度太快,就把97-04年的阅读快速做了一遍,同时摘录生词,没太注重正确率,毕竟和近几年出题套路还是不太一样的。然后就到了七月中旬,我开始05-20年的二轮真题阅读研究。第二轮阅读我过的很细。一天做四篇阅读,然后接下来四天每天研究一篇,看黄皮书讲解。因为时间比较充足,我把每个阅读的文本全部打印了两份,一份是调好间距,用来逐字逐句手写翻译,然后对照黄皮书的讲解,在我的打印文本中做笔记,并定期复习。另一份就是正常文本,把题目做归类,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并把每道题目在文章中的出处也剪下来相应地粘贴在旁边。这项任务工程量很大,很麻烦,一天只能完成一篇阅读,但是为我日后复习真题提供了很大很大帮助。时间不充足的同学还是不要用这种方法啦!暑假期间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对考研英语阅读套路有了很深的理解。10月份-11月份上旬我把05-20年真题又过了一遍,这时我二轮时的打印文本和真题笔记本就发挥了很大作用。11月中旬到12上旬我打印出英语答题纸,利用每周六下午两点到五点,把真题做了全真模拟,并像之前一样研究真题,并做题型归类整理,只是删去了手译这一环节。剩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在反复看做过的真题阅读笔记及错题,并且把难度比较大的阅读整理出来重点关注。算下来的真题阅读我一共过了四五遍吧,摘录出来的真题词汇也按照记忆法背了好几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通常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这两个部分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在微观经济学中,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以及博弈论等是至关重要的。对这些概念,不仅需,更需深入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则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经济增长理论、货币银行学和财政政策等内容。特别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数据的理解和分析,如GDP、CPI、失业率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读原版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或者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这些书籍深入浅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做大量的练习题和历年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帮助你熟悉考试形式,也能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时事经济新闻也很重要。理论知识需结合实践,凭分析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并可能在论述题中派上用场。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优于记忆”。经济学是一个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只有真正理解了背后的逻辑,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定期回顾和总结也很重要,这帮助巩固记忆,理清思路。
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耐心和毅力。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自有的进步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