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不用过早准备因为没必要而且也没时间,所以等到大纲解析下来以后再准备也来得及,政治复习的前期不用死记硬背太多东西,因为政治大题目相差不会太多,分数主要还是在选择题特别是多选上有差距。第二,政治很大程度上是靠理解的,这一点反映在主观题上。特别是马原那一块,真的是要理解。还记得那时候中午看会政治,午休的时候还在那想,马克思真的是太伟大了,就然能想出这么些东西来,哈哈。。。。政治的东西很多,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你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去看,有些东西还是蛮好理解的,这就要你多想了。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是个关键时期,规划日程至关重要。假期间如果不合理安排,假期结束时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仿佛时间不够用,心情也会变得焦虑。因此,暑假务必充分利用,对于在基础班表现出色的同学来说,这是个极大的优势!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后,可以开始第一轮全面复习高等数学,我个人选择的是李正元的全书(封面为粉红色,非李永乐的红色版本)。我认为李范全书优于李王全书,它的题目丰富且具有挑战性,难度贴近考研标准。后来我接触了《高数十八讲》,深感其内容精良,可惜我当时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只能专注于这本书。许多人认为深入研读一本教材多次比广泛涉猎多本书更有益,我对此深表赞同。每次重读都会带来新的理解和进步,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无论是数学还是专业课程,这个道理都适用。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个人认为,备考英语,历年的真题集便绰绰有余。众所周知,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中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大约从四月底起开始专注于阅读理解,总计进行了三次全面的练习,对于较新的题目,可以多加演练。最好预留一两套近期的试题作为模拟测试。在研习真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不必过于在意正确率,主要目标应是提升技巧、积累词汇和掌握解题策略。第一次练习的重点是积累陌生词汇,理解和剖析文中的复杂句子以及文章内容,每一篇文章都需要深入探究。遇到生词,可以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中,以便日后反复温习。第二次,我们需要关注文章的结构及选项设计,尝试自我解析,对照答案进行校对,黄皮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第三次,我们需聚焦于选项的研究,你会发现,问题的提问方式和分布是有一定模式的,早期的问题通常较为简单,可直接从文中获取信息,而后期的问题可能需要对全文有整体的理解。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汇总了各类常见题目的提问方式和解答思路,这有助于识别高频考点,黄皮书虽也有相关总结,但不够集中,自己整理的过程也是一次巩固,特别是在考前翻阅,效果显著。至于完形填空,分数占比不高,我并未投入大量时间研究,只是在暑期后结合真题稍作练习。若期望取得高分,自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新题型相对容易,良好的词汇基础和阅读能力对其大有裨益,不需要过多消耗精力。最后是作文部分,我从十月份开始接触高分范文,背诵是最重要的。可以按主题整理一些模板,并用真题进行实践,总之,多背诵、多动笔、多练习是提高的关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是基础。环境保护概论涵盖了环境问题的起源、类型、影响以及解决策略等多个方面,这些基本知识需扎实掌握。例如,理解“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等核心概念,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机制,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关注全球和中国的环保政策法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理解这些法律的精神和具体规定,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实际案例。国际上的环保协议如《巴黎协定》等也需有所了解。
再者,深入学习环境问题的科学解决方案。比如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技术,包括废物处理、污染控制、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知识。这部分不仅理论性强,也涉及到很多实践应用,对理解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非常有帮助。
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凭阅读相关的研究报告、新闻报道,甚至是参与一些环保项目或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你关注一些环保组织的动态,或者研究一些具体的环保工程案例,这样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制作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间的关联;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也凭这种方式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