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提及政治,如今提起总会充满感慨,当年的学习过程让楼主倍感煎熬,最终只是勉强过关。九月下半旬才开始着手复习,初次阅读(红宝书)时非常粗浅,几乎是快速浏览,同时搭配(肖)1000题做练习。然而这种做法并未奏效,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困境。时间耗费了,却没有深入理解内容,导致心态逐渐焦虑(随着时间推移,复习压力日益增大)。这无疑成了楼主所有学科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因此,建议初读时务必认真,避免草率,因为后期时间宝贵。提前打牢客观题的基础,深刻理解知识点,主观题通常依赖于背诵模拟试题,楼主选择了肖四。当考试中遇到大题时,之前几乎让人崩溃的选择题环节竟让楼主的心情平复下来。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遍大概是从5月份一直看到8月底,看完一章把这一章的定理自己证明一遍、笔记自己做一遍、例题不看答案自己做一遍、课后题自己做完对答案,不会的题、会但是没想起来的题、不熟悉的题都要做上不同的标记,有助于后期复习。基本上这一遍下来,基础就能打好。因为感觉做模拟卷的时间还早,又重新拾起了18讲、线代教辅和概率9讲,和再过一遍真题,做了之前不会的题,但我这遍还是有好些题不会的还是不会,重点关注了下。
考研英语方面:
有人主张应该重复做2到3遍历年真题,但效果如何因个人差异而异。我第一次做完后就记住了答案,所以对我而言效果有限。不过,你可以借此机会练习新题型和翻译,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在网上能找到很多资源,并不复杂。由于我个人的英语底子不错,我在考研英语上的策略主要结合了几位前辈的建议和自身特点。背单词确实是个挑战,我尽力去记,大概看了1到2遍,后来还购买了张健的大黄本。其实,一套或两套真题就足够了,尽管有人说要反复做,但时间紧迫不容忽视。相比其他人,我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不算太多。首要的经验是专注做真题,并且多做几遍。其次,按照专题来学习,我先是攻克翻译,接着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再到完形填空,最后是作文。每个部分完成后,务必进行总结,因为总结的重要性远胜于做题本身,要确保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结构都理解透彻,理解文章的架构和主旨,以及各种题型和应对策略。另外,之前提到了一位学弟分享的11年新东方视频课程,它是按专题讲解的,你可以选择在做题前观看,或者完成后回顾,依据自己的需求来安排。我当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视情况而定。经常反思并调整复习策略也是关键。记住,英语的效果显现较慢,但持之以恒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从不同观点中汲取精华,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独特的方法论。如果英语基础较弱,推荐重温真题的阅读理解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是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解并掌握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以及复频域分析是我花费时间最多的部分。时域中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频域中的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都是需深入理解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变换的问题,因这些题目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理解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和因果性也是解题的关键。
接下来是“电路”。电路理论是所有电子科学的基石,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戴维南定理等基础原理要熟练掌握。特别是网络分析法,如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对谐振电路、滤波器等内容的理解,不仅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有实际电路的应用思考。在复习阶段,我会定期绘制和分析电路图,这样既能提升分析能力,也能加深记忆。
在学习这两门科目时,我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对复杂的公式和理论,我尽量去理解它的物理意义,不是死记硬背。我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观看相关视频教程,参加在线讨论,这些都能帮助我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
定期的自我测试也很重要。我通常会每周进行一次模拟测试,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向老师或同学教,也查阅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