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复习的特别晚,大纲下来,教育部的红宝书上市之后我才开始复习,就用了四种资料,前期红宝书加肖秀荣的1000题,边看书边整理框架,然后做1000题,把错的知识点在红宝书上标注出来,中期背风中劲草,后期肖四任四。我连肖八都没做过,考前除了肖四大题啥都没背过,完全把宝压在了肖四上,任四就刷了选择题。后期看了看肖爷爷的时政。我选择题做的还不错,前期红宝书看的比较扎实。
考研数学方面:
在所有科目中,我对数学颇有信心,因此备考显得较为轻松。我早在年初就启动了课本复习计划,确保在暑假前完整地过了一遍教材。暑假期间,我投入七月和八月两个月时间进行了李永乐复习全书的第一轮学习。之后,我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第二次研读李永乐,期间因回家停留了大约半个月,实际上的有效复习期为一个半月。紧接着,我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李永乐的第三次精读。接着,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回顾前三轮中的错题,以李永乐为主。到了十二月下旬,我开始接触真题练习,坚持每天一套,以此来迎接考试。
考研英语方面:
我已反复研读了李剑的《考研英语词汇真经》多达六次。起初的三次通读全文,接着的第四次专注于词汇学习,而最后的两次则主要关注例句理解。我认为这本书归纳得极其精辟。当考试将近时,我会启用预留的过去三年的真题,每周安排一次模拟测试,严格把控时间,并在完成后深入剖析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人体、生物体及生态系统影响的学科。其核心在于理解污染物的毒性机制、剂量-反应关系以及如何评估和控制潜在的危害。学习这门课,首先要掌握基础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这对理解毒物的作用机理至关重要。对环境毒理学中的关键概念如半数致死量(LC50)、阈值剂量(TD50)等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也是重点,凭实际操作来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则关注于微生物在环境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污染物的降解、生物处理技术等。这里,你需熟悉微生物的基本生理特征,了解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如何参与环境污染的治理。例如,好氧菌、厌氧菌在有机物分解中的角色,或者是硫酸盐还原菌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微生物生态学原理也应有所了解。实践性的实验操作,如培养基制备、菌种分离鉴定等,同样不能忽视。
学习这两门课程,我认为关键在于结合理论与实践。理论部分,除了教材,还参考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前沿动态;实践部分,尽可能多地做实验,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多思考、多讨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这样真正提升自有的专业素养。
在复习阶段,建议构建一个知识点框架,梳理各章节的重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对难点,不要害怕,反复阅读,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这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