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市政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开始复习政治相对较晚,大约是从9月18日大纲发布时才开始,那时我一边阅读精讲精练,一边做1000题。1000题质量不错,只是题目有些过时。我每天都会挤出一些时间来学习政治。直到10月中旬,我才勉强看完精讲精练的一大部分。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迅速完成剩余部分的学习。接下来,我转向了模拟试题的选择题,包括肖秀荣老师的8套和4套试卷,以及近5年的真题(我发现真题非常有价值)。做完这些题目后,我重新审视了一遍1000题中的错误,并且也回顾了模拟题的错误。在做题过程中,我会在书上标记我不熟悉或做错的部分,以便第二次通读精讲精练时构建知识体系。这个阶段后,我对选择题的复习已相当充分。接着,我深入剖析了过去五年真题的分析题,并对比了模拟题的分析题,发现其中的规律相当明显,能大致判断出哪些章节可能会出现分析题。我还背诵了肖秀荣的核心冲刺考点,并专攻4套卷的分析题。考试前夕,我还收集了一些额外的参考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基础阶段课后的题一定都要刷一刷,数学考纲一般不会怎么变,哪些知识点要看哪些不看请自行百度考纲。至于为什么要刷书上的课后题,是因为这些题虽然不难,但就和组装车间的小零件一样,如果你会了,之后再去做复习全书上的题,就和组装一个复杂的小机械一样,顺手就能用的上,数学反复考察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所以这点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再回看书本是一些重要的定理都会给出证明,书本是出发点,不要本末倒置。我复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做全书从来不翻课本,只总结题型,光做题,结果就是后面复习的时候在回去翻课本。强化阶段用的李王的全书,然后做了笔记。全书刷了三遍。注意总结错题,不会的后来一定要再做一遍。全书刷完之后做了660题。之后八月中旬开始做真题,每套真题开始掐表做,模拟考场时间,头一天做,第二天分析试卷改错,一开始错的多,后面慢慢的就少了,真题是有套路的,一定要好好研究。十一月的时候我真题已经过了两遍,回去又看了一遍全书,这时候模拟题大概也都出来了,我做的张宇八套卷,说实话八套卷出题偏,难,一度挫伤了我的信心,所以大家不要太在意八套卷的得分,考研不可能考这么难,权当练手。然后还有张宇四套卷,汤家凤的卷子。这些卷子做完之后都要做总结分析。不要想着你做多少题,而是做完每种题型你下次遇见之后都会,这样就达到目的了。考前十天,基本上不怎么做卷子了,分析错题,掌握错题,把近三年的真题拿出来在模拟了一次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自暑期起,我便投身于词汇记忆,暑期的重点是提升阅读能力,毕竟“阅读决定成败”。我使用了一本黄色封面的单词书籍,并在完成它之后转而借助扇贝这款软件,每天学习一到两百个词汇,其中数十个是新词,其余则是熟悉的老朋友。如此反复,大约在一百到一百二十天后,我便开始了真题训练。对于英语真题,我视为瑰宝,每隔两天就会进行一次模拟测试。作文部分绝对不可忽视。
我的英语成绩可能未达到期望,除了外部因素,作文可能是导致失分的关键。我对作文的准备工作敷衍了事,尽管辅导班的教师不断敦促我亲自撰写作文,但我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懊悔不已。到了最后阶段,小作文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准备,因此在作文环节吃了亏,唉,真心希望后来的学习者能从中吸取教训。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水力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流体静力、动力的基本原理,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这些基本理论是分析问题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例如,要清楚压力、密度、速度、高度等因素如何影响流体运动,并能够凭伯努利方程进行相关计算。
实践应用是提升的关键。水力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凭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做题的过程中,我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以此锻炼自有的思维灵活性。河海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学习,比如水库调度、管道设计等,会更有助于掌握知识点。
再者,实验和模拟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机会,参与相关的实验室工作或使用水力学软件进行模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水流行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凭实验了解堰流、管流、明渠流等典型流动形态,或者利用CFD软件模拟复杂流场,都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
复习策略也很重要。我建议采用“分散复习”非“集中式复习”。每天花一定时间回顾和预习,比临时抱佛脚更能巩固记忆。定期做模拟试题,检查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不懈,遇到难题不气馁,积极寻找解答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是对能力的一次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