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必过早准备,因为你记忆的速度赶不上遗忘的曲线。我是在快十月份开始准备的。做选择题,刷蒋的《800题》和肖秀容的《1000题》。我喜欢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11月份之前主攻选择题就行,一定要把不会的知识点都搞懂。选择题我刷了基本两遍。就是要多看书!把错了的题彻底理解清楚!把错题的解析都写在原题旁边。其实历年真题只是让你了解出题人思路,但绝对不会重复出现,所以做一遍就好。大概11月份后开始看大题,看真题中出现的大题,尤其要看答案解析,仔细研究如何答到点上,如何得高分。然后开始做蒋、肖的练习题,《肖四》、《肖八》是一定要做的,并且要结合时事背会大题。今年政治大题肖押中的还是蛮多的。大题不要太担心,剩下最后一个月背就足够。(我当时由于时间紧,剩十几天背的)政治的重头戏还是在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选择题的对错会跟别人拉开很大差距,一定要重视!!做到先理解后记忆!再者,有些地区公共课压分严重,政治决定你是否可以上一个好学校。所以一定不可以掉以轻心,忽视政治的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之前看过一遍课本,没有做题,效率很低。建议你们如果打算复习的话,可以直接做复习全书,看课本的话也要搭配着做题。7月做了李正元尤承业范培华那本粉色的复习全书,可能基础没打好做起来特别吃力,简直就是考研过程中最痛苦的一段经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感觉还挺自信的,感觉基础还不错,开始的时候每天就是在背考研单词,这个每天也花了两个小时,然后就是做做张剑的阅读理解。这样一直到了十一月,这时候才开始做张剑的历年真题,单词还是每天照往常一样反复的背。每天早上一到图书馆,把单词书拿出来一看就是两个小时,看完单词都将近10点了,我觉得只要把单词搞定了阅读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每天花这个时间还是值得的,早上背英语单词最多只能花一个小时,最迟最迟不能超过九点。背单词占用了一个钟的正式时间外只能利用其他零散的时间了,这并不是说单词不重要了,而是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而且单词是要一直坚持背的,记得滚瓜烂熟,还要懂它的用法,一个单词派生出的各种形式都要会。个人感觉早上刚开始这一个小时内状态不是很好,还没完全进入学习状态的,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背背单词背背作文比较好。到了十一月后才开始专攻历年真题,后来才发现晚了,因为英语真题是要反复多做的,把其中的规律找出来,培养那种正确的解题思维。真题一战的时候也做过,但到了去年十一月什么印象也没有了,重新再做感觉做得还比较理想的,4篇阅读理解基本上都在30分以上的,做完后每一篇的每个句子、每道题都认真的分析理解过,还把它翻译出来,所以真题这样一遍下来花的时间也不少。到了十二月就开始背张剑的热点作文50篇,但是很少动手写,这样就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写的真的太少了,作文水平也没多大提高,没有亲自动手练真的很难有质的提高,直接导致考场上慢吞吞一点一点的挤,真的很后悔当初偷懒没有坚持每天练一篇,作文这东西真的是讲究熟能生巧。到了最后也没多少天做模拟题了,总的来说还是模拟真枪实战太少了,没有找好实战那种感觉。平时不流汗,战时多流血!考研多不得半点侥幸心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二”主要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反应、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构成了材料科学的基础框架,理解和掌握它们对后续的专业研究至关重要。
在晶体结构部分,理解晶格参数、布拉伐格子、空间群等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凭绘制晶格模型来加深理解,利用晶体对称性的知识去分析不同晶体结构的特性。对相图,不仅要典型相图,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热力学原理,学会如何从相图中读取信息并预测材料的行为。
扩散部分,理解扩散机制,如Fick定律,以及影响扩散的因素如温度、浓度梯度等,是核心。凭解决实际问题来练习应用这些理论。至于固态反应,要关注反应速率、动力学模型和扩散控制等因素。对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理解位错理论是关键,再结晶过程中的晶粒细化和织构形成也是常考点。
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的部分,需了解其独特的性质和制备工艺,比如陶瓷的高温烧结过程,高分子的链结构和加工性能。这部分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尝试阅读相关文献,增加实践经验。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一是精读书本,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梳理知识体系;三是大量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四是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能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