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方面,参加课程是必要的,特别是有导师指导会更有帮助。强烈建议将复习班安排到十一假期期间,这样当专业课程让你感到疲惫时,转而看看政治内容可以起到舒缓作用。最后阶段,记得关注二十天二十题、肖四和任四,这些都是必看的资料。对于政治答题,一定要尽可能填满答案,这是文科生的基本素养。同时,报名冲刺班和点睛班也是有益的,因为专家的指导往往能提供宝贵见解。对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部分,我个人推崇肖秀荣的观点。关于书籍,我推荐以下几本:1. 1000题(虽然我没怎么做,但还是买了以求心安);2. 核心知识点提要(这本书我几乎翻到破烂);3. 背诵版(我稍微背了一些,内容与8套卷有些重叠,同样翻得非常熟);4. 8套卷(做错的选择题需要记住,大题则提炼成要点,大约一百来字要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今年号称数学史上最难,一般考研用的练习册是数学复习全书等一套,市面上普遍流行的是李永乐的红色版、李永乐的粉色版、张宇的版本和考纲版。我推荐李永乐和张宇,考纲据说很好,但是出的太晚了。我用的李永乐的粉色版,包括全书、真题、400题模拟,我还买了红色版的660题基础训练,强烈推荐这本660,虽然很易错,但是真的很有帮助,总结也很好。自己要随着多做题,严格要求自己。大三我重看了教材,看完一章做一章的复习全书,结束后已经大概六月了。如果没有时间的小朋友务必在大三下把数学书学一遍到两遍。六月的时候,我很迷茫,合上复习全书,题目遮挡上答案我依旧什么也做不对的感觉。于是我得出结论,基础不牢,再看书。这个时候其他人都开始做各种题,我依旧在看书,不是不着急,但是再看书的时候感悟很多,觉得很多东西更通透了,所以也安下心来仔细看书,再看完一遍很快了,十月我就又看完了一遍三套书,做了所有的课后题,挑着想练习的部分做了数学复习全书。十一月中才开始数学冲刺,计算着时间,像考试一样做了真题,然后做了几套400题模拟,实际上我660和400都没做完,考的不好也是活该。另外还是重视做过的错题,反复多做,不要以为做过就一定会了。数学其实在总分比重中比大综合还要重要,非常拉分!一定要重视!对于数学我的建议是早准备,但是不要心急,千万重视教材,非常重要,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认为只做练习册就行了,今年的真题就是教训,很多都是书上的一些知识点然而练习册上并不是重点。但是题目一定也要多做,数学必须每天都做,再忙也不能有一天不做题!保证一些经典题目和例题题型要熟练到不用怎么动脑都可以做出来,这些是保证数学成绩的底线。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概是我考研的这几门里的最强项了,依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复习。想说无论是强项弱项都应同等对待,不能因为是强项而因此放松,弱项的话就更应该倍加重视。然后做英语阅读真题,从93年的真题开始,到8月份基本做完一遍。期间做了一些模拟题(后来发现完全没必要,真题就够了)。对于单词书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无论多厚的词汇书,只能看进去一、两个list,鉴于此,我在做完20年阅读真题后,结合一些经验(考研真题里的词汇重复度很高),决定把阅读真题里出现过的词汇总体过一遍,当时采用了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把20年真题里的生词全部筛出(一共700左右),然后收录进这个单词本里,并且在之后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时常翻阅(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就考试中的效果来说,这种方法很是好用,考场基本无生词,至于作文,我背了一个模版,看之后的得分情况,作文基本上给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地理综合”这个科目,它涵盖了地球表面的物理过程、生物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核心领域着手:
1. 地理基础理论:这是所有研究的基石,包括地质构造、气候类型、水文循环、土壤形成等。理解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我推荐使用权威教材,如《自然地理学》进行深入学习,并凭做笔记、画图等方式加深记忆。
2. 生态地理:这涉及到物种分布、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等内容。这部分需结合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凭案例分析来增强理解。
3. 人文地理:虽然名为“自然地理”,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理解人口分布、城市化、资源开发等问题,从人文角度去思考自然现象。
4. 实验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的自然地理学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实验和实地考察是重要的一环。尽量参与实验室工作,实地考察地理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复习策略上,我采取了“分散复习,集中突破”的方式。初期,每天分配时间复习不同模块,确保全面覆盖;后期,按自有的弱点和难点进行集中攻克。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提高解题速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我备考的重要部分。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既能互相启发,也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定期自我检测,评估学习效果,调整学习计划,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同样重要。面对压力,要学会放松,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这样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