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从暑假期间,我就开始了政治学习,聆听课程并逐渐熟悉概念。直到9月底,我才真正依据教师提炼的关键点开始记忆。考试前夕,我遗憾地发现自己仍有部分教师归纳的内容未能掌握,所以我建议你们尽早着手,最好在9月初就开始背诵。如果参加培训班,随着复习深入,重点将日益清晰。反复研读精讲精练和1000题的错题,构建知识体系,浓缩书本内容。随着时间推移,可以逐步增加每日学习政治的时间,但应确保每天投入的政治学习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
考研数学方面:
俗话说的好嘛,得数学者得天下,考研中数学还是很重要的。数学应该是最早开始复习的吧,每天大概翻翻课本,上课主要以抄笔记为主(当时还没有完全静下心来准备考研,各位引以为戒啊),全书当时用的是李永乐的,八月上旬开始做第一遍,九月第二遍,十月第三遍,总共看了三遍吧,中间穿插着看了听课时做的笔记。十一月才开始做的真题,只做了一遍,从05年开始,差不多11年的真题。第二年的话,因为有第一年的基础,所以数学上没有用太多的时间,效率也比较高,张宇36讲过了两遍,1000题买了包装都没拆,真题也是买的张宇的从86年开始的,差不多30年吧,后来又做了张宇的四套卷。这就是大概的时间安排。需要提醒大家的主要有几点吧:第一,一定要尽早准备,因为专业课还是压力很大的,第一年就是因为后期时间都匀给了专业课,将近一个月没有做数学,上了考场有点手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难度相对适中,对于擅长英语的学生无需过于忧虑,但它确实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科目。初期阶段,建议先尝试一两套历年真题以了解题型,但要避免过早耗尽所有资源,应保留一些真题用于后期的时间限制模拟测试。许多备考经验分享认为,反复研习真题就是提升英语成绩的有效方法,做3到5遍是合理的。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追求稳妥,可以考虑使用张健的《150篇》,这本书与真题颇为相似,适合初期练习。然而,进入后期阶段,务必专注于真题,各类预测卷并不推荐。原因在于,考研阅读中的词汇和表达常有复现。对待真题,需要深度解析,具体来说,先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依据谓语动词划分句子,再剖析每个子句的主谓宾等成分,逐句掌握后,整体串联并润色句子。在这个过程中,长难句的解析实际上相当于预演了翻译工作。我没有专门背诵真题阅读,但我熟记了大量的复杂句子,这对后期提高我的阅读速度和翻译能力大有裨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解上,你需把握三个关键点:信号的分类与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性质,以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包括时域、频域和复频域分析。
对信号的分类,理解实信号与复信号的区别,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特性,以及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转换十分重要。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和性质,如线性性质、时移不变性,是分析系统的基础。深入理解这些,能帮助你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快速定位解决思路。
在系统分析中,掌握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提供了从不同视角看待和处理信号的能力。比如,傅立叶变换用于频域分析,能揭示信号的频率成分;拉普拉斯变换则常用于研究稳定系统;Z变换则是离散时间系统分析的关键工具。
学习过程中,我会建议你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和经典的例题。凭解题,你更直观地感受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理解并一些基本定理,如卷积定理、微分定理等,会在解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MATLAB或其他相关软件进行仿真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手段。它你看到抽象的数学公式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波形,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
不要忽视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与其他同学交流,或者向老师教,都能帮你深化理解,发现自有的盲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