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参考资料,复习方法:政治只用肖秀荣!往年无数人用血泪换来的经验,一定要强调一下。17年肖大爷基本压中所有大题,这样的神勇,是其他老师望尘莫及的。 前期复习,用肖秀荣的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和命题人1000题,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大概9~10月份,肖老师的形势与政策会出版,作为对时事的总结,也很重要;大概同时会有风中劲草(推荐中唯一不是肖老师写的一本书)出版,相当于精炼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中后期就以这个为主要复习材料。后期冲刺,用肖老师的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只用这两套模拟题不要用别人的,把其中的大题结合自己理解都背下来(非常重要,政治就靠押题拿大题的分呢)。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数学有很多基础性的内容,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需要在第一阶段充分把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考研数学的各个考点、知识点系统性的过一遍。如果基础不好的可以看下同济的课本。我个人基础比较好,没有看,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先学了一些简单的题目的解题思路,然后就开始看复习全书了。在六月前我差不多把全书过了两遍,660上做了一些题目。个人感觉660题目不是很好,和考研数学不是一个套路,没时间可以不做。复习全书里的定义定理推论例题习题一定要全都认认真真的做,不要眼高手低,数学光看书是没有用的,每天都要抽点时间来做题,然后整理一本错题本,一本笔记本,做完题目要多总结。整个考研数学二本书大概就100多个题型,只要掌握了题型以及每个题型的方法,怎么难的题目都会慢慢变简单的。PS:看到小题分了,改分的确全国最严,所以大家做题既要保证正确,还要保证细节不丢分。
考研英语方面:
七月份开始,做了10-13年的真题来练练手,和一本专项训练,每天按照任务来做题,买老蒋的《高分阅读》,每天一篇,坚持做,这本书包含有阅读真题,难度较大,大家做的时候要注意体会做题的思路和技巧,多看答案解析,每次都会记在专门给我的一个学习记录本上,过几天会再抽查一下自己,感觉作用蛮大的,真题有时间可反复刷。阅读我用过三本书:张锦芯的《考研英语阅读200篇》、考试虫的《考研英语阅读专项训练》、张剑的《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张锦芯那本还不错,按题材分类,就是这200其实是包括partABC三个部分。考试虫那本包括100篇,20个单元,包括4传统1新题型,出的比较认真,也适合掐时间训练。张建这本名气很大,但比真题难(他自己也是这么定位的),思路也怪怪的,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物理部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严谨的学科,每一个公式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物理意义。比如牛顿三定律、电磁学的基本原理、热力学的四大定律等,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要注重练习,凭做题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推荐使用经典的教材如《大学物理》进行系统学习,并配以历年的考研真题进行模拟训练。
化学部分则需对元素周期表有全面的理解,熟悉各类反应类型和机理,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合物的形成等。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是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需重点掌握。化学平衡、动力学以及电化学等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对化学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现象的理解同样重要,凭阅读实验手册或参加实验课程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先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再进行记忆,凭做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复习是防止遗忘的关键,建立自有的笔记体系,整理出重难点和易错点。
对跨学科的知识融合,物理化学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领域。例如,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就需结合物理的电学知识和化学的电化学知识。在学习中,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也有助于应对综合性的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