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政治复习的经验。尽管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但我个人的曲折之路并不希望你们再重复。我要说的是,暑期不必急于复习政治,那样只会白白消耗宝贵的时间,不如专注于数学和英语。通常在九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会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考试大纲解析》(通称"红宝书"),去年是在9月中旬,这本书将近400页,外加1600道题目,我用了很长时间去研读,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12月我又重新看了一遍1600题并仔细研究了答案解析,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早在10月,就有了杨杰(沪江论坛 风中劲草)主编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被广大考研者昵称为"风中劲草"),但当时我没有做对比。后来我购买了"核心考点",深入阅读后发现"风中劲草"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编辑最用心的书籍,虽然用不同颜色和字体使得书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但这确实非常实用,能节省大量时间,并且还配有详细的练习题。真心推荐大家,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在红宝书上,"核心考点"就像是红宝书的浓缩版,效果极佳。当然,浏览一遍红宝书也是有益的,我不能因为自己投入大量时间在红宝书和1600题上,仅仅两个月接触"风中劲草",就否定红宝书的价值。"核心考点"会清楚地标明各个知识点在过去几年是以何种形式(单选、多选或分析题)出现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用书,基础阶段:我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660题也不错,可以在全书做完一到两遍之后做,不要晚于10月。我是题海战术的拥趸者,所以很喜欢这本。但题海战术不意味着盲目做题,一定要多总结,不要写在书上,要写在笔记上,到了后期冲刺的时候,笔记就是主要资料了,因为几百页的书你根本翻不过来。
考研英语方面:
我建议尽早着手准备。每天留出一点时间,关键是要持续进行阅读或记忆单词。研究生阶段的英语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基础(考研词汇量可能还不够)。如果觉得专门学习英语过于繁重,那么查阅与你专业相关的英文论文会是个好方法。我只用了两本书作为参考资料:首先,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实际上只有100篇),由于我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所以感觉它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对于时间宽裕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先做真题再做这本书;其次,就是《历年真题集》,我总共做了两遍选择题,从11月份开始,大约每隔一天做一套,以保持答题的状态。在后期,每天至少完成四篇阅读理解,不必过于在意对错,但必须坚持不懈。阅读时应带有目的性,寻找关键词,准确定位,并排除干扰项,这时你会发现词汇积累的重要性。如果你能认真对待几年的真题,每年遇到的陌生词汇都会变得逐渐熟悉,看得越多,记得越牢。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材料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凝固、塑性变形等基本理论。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和研究新材料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例如,对晶体结构的理解,不仅要各种晶系和空间群,还要能凭晶面指数分析晶体的性质。
实验知识与实践不可忽视。“材料科学基础”不仅有理论部分,还有大量的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掌握数据分析方法,这些都是提升你对材料科学理解的关键。我建议多做模拟实验,理解实验过程,这将有助于你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再者,案例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寻找一些实际的材料问题进行分析,比如金属腐蚀、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等,这样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如做历年真题或者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持续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富有创新性的领域,新技术、新发现层出不穷。阅读相关文献,关注行业新闻,帮助拓宽视野,增强对材料科学的兴趣,也可能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