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二月初起,我把重心转向了熟记提纲。得益于先前的反复阅读,记忆过程并未感到太大的困难。对于肖八和肖四,我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可能出现的议题,并未深入背诵(因此,当面对政治主观题时,我内心的不安犹如崩塌一般…肖爷爷今年的精准程度实在令人惊叹,让人忍不住想哭…)幸运的是,我对大纲的熟悉度较高,客观题部分为我挽回了不少。所以建议大家也应关注一下肖爷爷的预测,关键是要掌握如何解答主观题的技巧,这样至少能减少一些紧张感。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复习,很多人感到即使下了很大的力气短时间内也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甚至考完试后觉得复习跟没复习一个样,其实这就涉及一个方法问题。从开始准备考研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考研英语的复习,我想大家都是这个套路,可见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掌握它确实是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但一定要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考研英语的复习。想提醒大家的是,考研英语复习过程中真题的地位特别重要,一定要想办法把英语真题琢磨透,而如何利用真题,这里面就有很多道道。有的同学是上来就把十几年的真题在很短的时间内仓促的做完,一次就好几篇阅读理解甚至一整套题,然后对对答案,简单的思考一下就复习别的了,真题做完了就做模拟题。我觉得这是对真题的极大浪费,模拟题和真题是有质的区别的,再好的模拟题也模拟不出真题的水准,因为真题是命题专家花几个月的时间研究出来的,真题中的难易程度、选项设置、逻辑关系是模拟题模拟不出来的。我复习时一般一次只做一篇真题的阅读理解,用实战的速度全神贯注的做完,然后根据答案和释义认真把文章、题目、选项研究透,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小时的时间。这样慢慢的过来,对真题的命题逻辑把握的就会比较熟,做起来会更有感觉。单词我没有花大量时间去记,感觉干背单词效果不怎么好,就是靠做模拟题积累词汇。关于作文,两年写得都不好,也没找出什么有效的方法,我想关键还是平时的积累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语言文学综合知识》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多个领域。对古代汉语,理解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至关重要,我会凭阅读古文并翻译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现代汉语则需掌握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多做题、多分析是关键。至于文学部分,不仅要熟读经典作品,更要理解其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这需大量的阅读和深度思考。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更注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会定期梳理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影响,形成清晰的时间线。对文学理论的学习也不能忽视,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这些理论工具能帮助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写作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平时要多练习论文写作,训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三点:一是精读,无论是教材还是参考书,我都力求理解和消化每一个知识点;二是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体系,方便复习和记忆;三是实践,凭做题和写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只有真正热爱,在面对海量的知识时保持热情,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不要被压力压垮,自己,一步一步踏实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