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第一轮7月底到10月上旬,把马原、毛概、史纲和思修课本看一遍,尤其是前两门要多花些时间千万要理解书中的基本概念,理顺来龙去脉,再加以记忆,在考研枯燥的复习中看政治也是一种乐趣,每天学累了就抽出两个小时看政治书,后两门可以快看关键记忆目录。第二轮10月中旬到11月底做风中劲草选择题。第三轮12初到12底做肖四等押题试卷并背诵答题。我看政治课本你可能不理解,在四门科目中政治是容易受人忽略,其实政治是最容易提成绩的。政治关键在于选择题,而选择题大多时都需要理解,所以需要理解政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考研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自始至终,我未曾间断过数学的学习。我的学习材料包括李永乐的全套复习书,李永乐的660道选择填空题,以及李永乐的400题,当然,历年的真实试题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个人认为,重中之重在于实战练习真题、全书和660题,光看不练是绝对不行的,这是数学学习的一大误区。此外,解题时应保持思维开阔,比如应用了一个定理,不妨在脑海中回顾一下该定理,联想到相关典型例子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完成基础课程后,你会发现数学是一个紧密相连的逻辑体系,各章节相互影响。我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勤奋实践,积极思考,运用联想记忆。关于公式,我不推荐死记硬背,我自己就没有特意记忆过任何公式,而是通过频繁练习,公式自然就印入脑海了。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做题时务必细心,尤其面对难题,费尽心思解答出来后,却忽略了化简步骤,对于填空题来说,这就得不偿失了。一定要引以为戒,我在这一点上可是有过惨痛教训的。全书和660题需要反复操练,大家切记!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单词在手机APP上过了大概2遍,不过我个人更喜欢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因为那样对于词汇的语境理解更有帮助,印象也会更为深刻。初期阅读我有尝试做过张剑的150篇,但是由于他的解题思路总是无法说服我,所以我做了几篇之后就放弃了那本书…到了9月最终选定专业后,我就一直是围绕真题复习了,从05-15的真题系统地做过2遍,也对每一篇阅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我看来,毕竟真题是最接近最终考题的题目,因此做多少遍看多少遍都是不嫌多的,那才是到时候真正考试时的风格呀~形成一种对于真题风格的独到见解对于做题也是很有帮助的~在12月的时候,我买了本小黄书看了看,就基本是作文的准备全过程了。考研英语应该最惨痛的教训也就在这了…最后我的作文可以说是写得超烂…啃真题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多练习作文~~不要和我摔倒在同一个地方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有机化学涉及众多的化合物和反应,每一个都有其特定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例如,要清楚烷、烯、炔、醇、酚、醚、醛、酮、羧酸等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构造和性质,这些都是构建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石。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反应机理至关重要。比如亲核取代、自由基反应、重排反应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反应的每一步,包括中间体的形成和消失,以及电子云如何转移。有机化学不仅仅是记忆一系列的反应,更是理解反应背后的过程。
再者,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容忽视。理论知识需凭实验来验证和深化。在实验室中,亲自操作,观察反应现象,分析结果,这将使你对有机化学的理解更为立体和深刻。
习题训练也是提升的重要环节。做大量的练习题帮助你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对复杂的反应推断题,尝试画出反应历程图,有助于逻辑思维的锻炼。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浙大的课程通常会指定一些经典的教材,如《基础有机化学》等,这些书的内容丰富,讲解详尽,是学习的好帮手。也参考一些辅助资料,如《Organic Chemistry》等,它们往往提供了更多的实例和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