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际法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推荐预览提纲或者初期就接触一些政治浓缩材料,同时必须不断重温1000题。1000题由两部分组成:问题集和解答集。我重做了问题集三次,用便签记录选项:首次尝试是在阅读后答题,错误的部分用特定颜色在问题集中标记。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知识盲点,并在解答集中同样标出错误点,以便后续复习。后续的几次重复同样步骤,不仅用不同颜色区分错误,你还会逐渐识别出高频考点,加深记忆。对于经常出错的部分,如果时间允许,整理一个错题集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将对后期复习大有裨益。11月时,"风中劲草"出版了,这是一份非常有效的政治复习资料,重点鲜明,还附带一本习题册,我也做了两次,其中包含历年真题,能帮助找到考试的感觉。我对"风中劲草"总共复习了五轮,包括最后阶段的背诵。到了12月,就可以开始准备大题了。在此之前,提早准备大题意义不大,因为大题的基本功在于熟记知识点。分享一个小窍门,肖秀荣的8套模拟卷和最后的4套预测卷必须熟记,这些试卷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知识点,且体系性强,据说今年就有不少大题被准确预测到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备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0月份以前,我沉迷于97年至05年的阅读理解真题,每次完成后都会一字一句地翻译成中文。虽然这种方法长期下来能提高英语综合实力,但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显然并不实际。因此,进入10月,我果断调整策略,不再关注05年前的试题,转而集中精力攻克过去十年的真题。在复习过程中,我精心整理了一套应对长难句和阅读理解的策略。我习惯将试卷分解为阅读、写作和其他题型三个部分,逐一击破。我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阅读错误集锦,记录每道错题的错误原因及正确解答,以便日后重做或考前查阅。尽管时间有限,我只重做了两次真题,但实际上最好是能做三次或以上,这样更能深入理解出题思路和个人的薄弱环节。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国际公法,这是一门深度和广度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国家主权、条约法、海洋法、人权法等多个领域。我建议首先要把握基础理论,理解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如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深入研究各个专题,特别是条约解释、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对这些,理解并记忆关键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因它们往往能帮助理解和应用法律规则。关注国际时事,了解最新的国际法律动态,如国际法院的判决、新的国际公约等,也能提升理解和应试能力。
新中国外交,这门课程更偏重于历史和政策分析。你需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主要政策都需掌握。要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阅读官方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是很好的学习资料,它们能帮助你准确理解外交政策的内涵。关注当前的外交事件,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抗疫合作等,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提升深度思考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至关重要。每学完一个部分,尝试用自有的话概括主要内容,形成思维导图,这样帮助记忆和理解。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既能检验学习效果,又能训练答题技巧。保持对学科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探索和思考,这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