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准备工作大约从10月初才启动,起步较迟,因此我需要在政治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虽然我在政治考试中的分数并不突出,可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不过,我要强调的是,政治复习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艰难。初期,我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初次尝试时,几乎每三题就错两题。但随着反复练习,逐渐能捕捉到试题的脉络。千万不能轻易放弃!至于主观题,我主要背诵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考前压力山大,甚至出现失眠,但实际上试卷上的大题并没有刻意刁难。风中劲草的第一册提炼了关键点,对我有些帮助,第二册是习题集,第三册是答案(我没有怎么用它来做练习,所以不做过多评价)。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由于时间紧张,我没有完成背诵,但在选择题部分还是有一定助益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感到最为自豪的一个科目。我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词汇,因此我在复习期间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记忆单词。针对考试大纲中的5000多个词汇,我在五个月内足足背诵了五轮,起初使用扇贝单词软件,之后转为使用绿皮乱序版。朱伟的词汇扩展很广,他的联想记忆法包含了许多我未曾想到的关联,所以我觉得按个人的学习步调可能会更有效。在背单词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新词,我会尝试联想到书中其他相关的词汇,包括同义词、反义词、形近词和派生词,把这些联系写在旁边,接着继续下一个单词。这种方式我觉得相当有益,推荐大家试试看。至于做题部分,我侧重于阅读理解,因为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完成了2000年至2019年的所有真题阅读,每篇限时20分钟,力求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而不只是寻找正确答案。此外,我还做了张剑的黄皮阅读书150篇,虽然难度较大,但我主要是用来认识生词和解析复杂长句,同时训练推测出题者的意图。面对错误时,别质疑题目,而是要适应出题者的思维模式,多加练习,逐渐就能掌握其规律。对于作文,我大约每周写一篇,重点是背诵朱伟的作文模版和精彩语句,并学会灵活应用到不同主题中。我觉得考研作文不宜过分创新,关键在于积累高质量的句子并恰当运用,技巧性因素相对较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综合”,这是一门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科目。我认为,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框架是关键。你需深入阅读经典教育学著作,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以此构建教育理论基础。关注当前的教育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能够帮助你在答题时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做大量的笔记和思维导图,以便于记忆和梳理知识结构。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课需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你需熟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理论,并理解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实践应用。还要关注时政动态,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因这往往会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我推荐结合案例进行思考,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复习这两门科目时,我发现整合性学习很重要。我会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比如,探讨教育理论如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或者分析特定的教育政策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这种跨学科的思考方式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答题能力。
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这些题目,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找到自有的弱点,进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