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民族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基于我个人的经历,参加政治补习班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多数考生对考研政治并不精通。自学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这些概念可能显得相当抽象和难以捉摸,导致在政治复习上花费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此外,政治知识点繁多且琐碎,容易遗忘,所以需要频繁地回顾和巩固。挑选优质的辅导教材,并按照考试大纲的结构整理历年真题,有助于识别考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强化记忆,免得淹没在浩瀚的大纲中,茫然而找不到重点。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可以说是最需要重视的一门课。很多考研的同学都是因为英语单科差两三分,只能调剂。英语我从3月份到考研一直没间断过,3月份开始到暑假前,英语基本就是只背单词,很多人背的是那本绿皮的乱序版,包括我一开始也是,不过我建议还是不用背这本,因为单词太多了,有些单词十几年都没出现过一次,根本不用背,最好去找下那些按历年出现频率排列的单词书,我后来找了本词汇书(具体名字忘了,不过这类书还是比较多的)把出现过两次以上的单词都背了,基本就可以了。阅读我是从暑假开始复习的,不需要去做什么模拟题之类的,只要把真题弄透了,基本就没什么问题。至于英语其他版块,写作背大概十几篇范文够了,考试时一般能用上的。考试时我先写作文,在做翻译和阅读,完型我时间不够了,ABCD乱写的。。0.5分一个空,做对4个才够阅读一个选择题,花太多时间浪费。考试时做我旁边一女生,貌似是从完型开始做的,结果时间到了,作文那边还有一半空的,得不偿失。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民族学通论”,这是一个研究人类群体及其文化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重点在于理解民族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互动。我在学习时,首先系统地阅读了教材,把握基本理论框架,凭阅读相关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案例分析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我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提升自有的批判思考能力。
“中国民族史”则需对中国56个民族的历史有深入的理解。这不仅仅是记忆各个民族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历史影响。我在复习这个科目时,侧重于时间线的梳理,按照历史时期划分,深入挖掘每个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变迁,尤其是重要历史节点上的民族交融与冲突。我会结合实地考察或阅读相关地方志,去感受和理解各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我还发现跨学科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比如,将民族学的理论应用到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中,或者反过来,用历史的角度去解读民族学的现象。这样不仅深化理解,也能帮助我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民族学通论还是中国民族史,都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这样在面对复杂的学术问题时,有自有的见解和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