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推荐的考研政治复习资料包括:肖秀荣的深入讲解与精炼练习、肖老的1000题集、风中劲草以及他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历史大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顺序可灵活调整,依据个人的学习感受和对政治理论的理解。马原部分理论性较强,阅读可能会感到枯燥且易陷入困惑,而史纲相对轻松,但习题可能需要更多的自我归纳。以此为起点,逐步适应考研政治的学习节奏和方法。七八月份是最关键的复习阶段,此时精力充沛,阳光充足。由于大纲解析尚未发布,建议使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作为辅助教材,在这两个月里完成史纲和马原的第一轮学习,并配合1000题进行巩固训练。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的复习开始得最早,也执行得最好。大三下开始,按艾宾浩斯记忆法开始每天记1个list,重复前边的list,一个学期基本记住了基本词汇。最后超纲部分看了一遍,没记住放弃了。很多顽固单词我用了有道词典,玩手机的时候先看一看,辅助记忆。假期正式开始做张剑150篇,由于假期短,断断续续得看了几篇,每篇错三个或者更多,没太在意。期间还买了考试虫长难句,一点没看,惭愧。直到大四开学,虽然课很多,还坚持过单词书,张剑150篇总共做了二十多篇,停下来,马上转做真题(07年以后的)。在复习的过程中,真题大概做了两三遍的样子,每篇每句都读懂了,真题明显感觉比150篇要正规,做起来顺手得多,此时单词已经过了5遍左右了,百分之八九十都记住了。考前只完整做了几套题,背背黄皮书后的作文模版,一些常用的句子什么的。有人说阅读不能停,单词也要坚持到最后,但是由于时间分配问题,12月阅读至少中断了半个月。说实话,考前并没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充分了,而是感觉差很多,不放心,就这样去试试吧。好在今年英语出的不很难,除了最后一篇阅读部分看不懂,其他感觉还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基础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多个领域,这就需有扎实的历史知识积累。我会建议大家从高中历史课本开始复习,构建起基本的时间线和重大事件框架。凭阅读《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经典教材,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
对每一个时期的历史,不仅要大事年表,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例如,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为何产生,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是什么,这些都是历史学基础考察的关键点。我习惯于做笔记,把每个时期的主线事件和重要人物整理出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再者,史料分析是历史学的基础技能。我会定期阅读《二十五史》、《清实录》等原始文献,训练自己解读史料的能力。也要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阅读相关论文,这有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读、思、写”。读书是获取信息的基础,思考是将信息内化为知识的过程,写作则是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了历史的一种方式。我每周都会写一篇关于某个历史主题的小论文,这既锻炼了我的写作技巧,也帮助我深入理解历史。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也不能忽视。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模式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时间管理也是考试中的关键,定时模拟考试环境,训练自有的答题速度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