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科目中,一科需要深度领悟,另一科则要求大量记忆。初期可适度做一些选择题练习,待到九月政治考研大纲发布后,应集中更多时间来复习,深入理解选择题中的关键知识点,并通过历年真题了解常设陷阱的选项。对于政治的分析题目,它们往往与当前时事息息相关,建议平日里抽出十分钟浏览像今日头条这样的新闻资讯,保持对时事的关注。在考试前的一个月,着重背诵一些预测性的分析题,即使考试中未遇到原题,也能凭借熟悉的知识点充分填充答题卡。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多做模拟,不要因畏难就不去做,我记得当时有同学因为说张宇题难,就没有做8+4,但初试后发现,其实难题更考察的知识应用水平,我开始做张宇的题已经是11月底了,之前没有接触过张宇的任何资料,但是仍不妨碍做题。我做8套大概能有110—140,4套的话分太低了就不说了,嘿嘿,其实也没有多难,主要是运算步骤增加了,很多题目设了不少陷阱,所以,个人觉得,张宇的题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的,很能查漏补缺,并没有偏离基础。我一做选择我就感到了满满的套路,挖了很多坑,但只要基础扎实,还是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做模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定时,而且步骤尽量写完整,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挑几套出来定时模拟,要有上考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真题的话2小时内基本要做完,模拟题的话也是,尽量要在2个半小时内做完,这样的话等你真正上考场了压力才不会太大。多做题,多查漏,这点应该可以通用。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考研过程中比较难的一科。每年会有很多人因为英语小分不过线而惨遭淘汰。我感觉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贯穿于考研的始终。考研英语我认为就是在考单词量,而其他的什么语法或时态都次之。所以必须过单词关,我的英语从三月份开始准备,刚开始就是在准备单词,前后背了三遍。从3月到七月我一直背单词,从语法开始,包括作文啊翻译啊这些都要复习到。偶尔做几篇张剑的《阅读150篇》,算是练手。暑假的时候做了几套真题,不是很理想,主要还是词汇量掌握的不够。进入十月份,开始全力准备英语,此时新东方的单词书我看的是第二遍,并且把不熟的整理下来,留日后专门强化。虽然这样,但是做真题时还是不理想,于是开始进行第三遍强化,一直到十二月份。这期间,我把真题里面的每个不懂的单词和短语都整理下来并背了一遍,再加上新东方的单词,每天都背一个小时。然后再看真题感觉里面的单词都认识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与自动化领域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涵盖了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传递函数、根轨迹、频率特性等,是学习的基础。我个人认为,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因它们构成了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对传递函数,你需明白它是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数学工具,能够反映出输入信号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方式。在学习时,我会凭大量的例题去理解和应用,绘制零极点图也能帮助我直观地理解其特性。
根轨迹分析则是另一个关键点,它能帮助了解系统稳定性以及动态性能。我建议多动手画图,结合实际问题去理解各种参数变化对根轨迹的影响,这样加深印象。
频率响应法则是一个实用的设计工具,凭Bode图或Nyquist图,直接观察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这部分需大量练习,以熟悉图表的读取和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实践-反馈”的循环模式。每次学习新的知识点后,都会尝试解决相关的习题,对照答案反思自有的思路是否正确,不断调整和优化。我还经常参加线上线下的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我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教材的选,我推荐胡寿松教授的《自动控制原理》,这本书讲解清晰,例子丰富,非常适合自学。利用网络资源,比如Coursera、Khan Academy上的相关课程,也作为辅助学习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