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学的是理科,对于政治,在考研前可谓是一窍不通。有的同学从暑假就开始准备政治了,我学习政治用的是大纲解析,身边也有同学推荐精讲精练,这其实大同小异,选定一本认真看就是了。我第一遍是听完老师讲课(马原一定一定要听),然后看完一章大纲解析,做对应的1000题,答案别直接写上去,毕竟是要做个两三遍的,建议写在一个小本子上,把做错的题带回大纲解析里找到答案,用红笔标出,第一次做题可能错的比较多,所以做完一章下来等于把大纲解析又过了一遍。我的进度算是比较慢的,在八套卷下来之前,大纲解析和1000题都过了两遍。八套卷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认真做选择题,错题带回大纲解析看,主观题不用去背,只需看第一道马原的题,主要看看答案是怎么分析的。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是一定一定要全背下来的。 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本书几乎是人手一本吧,里面罗列了所有考点,是简化版的大纲解析,适合后期快速复习。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看大纲解析,毕竟里面解释的详细,而不是一条一条的简单罗列,所以风中劲草这本书我并没有怎么用。 其实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准备英语和政治都算比较轻松的。如果你们对政治无感,可以试着先去喜欢上它,政治真的挺有趣的,马原里的一套方法论对我们平时处理问题能起到指导作用,学习近代史,要自己在脑子里形成一条时间线,把中国近代的大事件串起来。考研战线还是挺长的,不要每天都想着再过多久自己就解放了,只会让自己变得浮躁,不如习惯当下,安心想想怎么把今天过充实了。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人面对完形填空往往选择直接跳过。我认为这得视情况而定,最好别轻易在不了解文章的情况下盲目作答。通常试卷提前五分钟发放,这段时间虽然不允许答题,但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浏览完形填空部分,理解文章并心中记下可能的答案。正式开始作答时,快速填写之前记住的选择,大约只需5到10分钟就能完成完形填空。今年我就这么做的,实际用时仅5分钟(加上提前发卷的5分钟,总共10分钟)。之后我有一小时专心撰写作文。最后我的分数超过了80分,除了本身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还得益于今年试题的相对简单。至于翻译部分,我只是在练习真题时顺便涉及,并未专门花时间复习。我过于轻视了英语学习,所以我想提醒各位,考研英语与四六级或雅思考试的形式有很大差异,即使四六级成绩优秀,也不代表可以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因为许多学校的英语单科分数线并不低,切勿因疏忽而导致全盘皆输。
考研专业课方面:
必考科目之一是“教育综合”。这门课程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教育学原理部分,你需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以及教育的社会影响;教育心理学则要求你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包括认知发展、动机理论等;至于课程与教学论,关注的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复习时,建议多看经典教材,结合实例深入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科学技术史”是一个需深度挖掘的科目。这不仅涉及科技的历史演变,也包括重要科学家的贡献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你需了解并关键的科学事件、人物和他们的发现,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历史背景如何塑造了当前的理解和应用科技的方式。凭阅读科普书籍和学术论文来拓宽视野,增加理解深度。
自然学科教学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科。你需学会如何按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设计符合科学教育标准的教学计划,包括目标设定、内容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实践中,尝试模拟教学设计,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升教学效果。
学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做笔记和思维导图,这样帮助整理思绪,提高记忆效率。参与讨论小组或找研友一起学习也是很好的方式,凭交流能深化理解,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
对科技史,除了广泛阅读,还观看相关纪录片,使抽象的历史变得生动。对教学设计,寻找真实的课堂案例进行分析,或者尝试设计自有的教学方案,实际操作中体会其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