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暑假开始看精讲精炼,做第一遍一千题,断断续续到九月份,十月份第二遍,十一月只看错题,背肖八,十二月背肖四看时政。没做任五什么的,听许多学姐的买了风中劲草九月想背,发现体系和精讲精炼不太一样,最后吃灰。教训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
考研数学方面:
从11月直至考试前夕,将错题集重温一次,模拟试题精选部分务必涵盖(可考虑网购最后的一些预测卷来实战演练)。每月的后半段,我们安排每周两次模拟测试。进入12月,我开始做张宇的最后八套试卷,这个过程中,极度强调仔细审题,我自己常因粗心而犯错,这在考研时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希望大家能格外培养这种细心的习惯。此外,我还强力推荐合肥工业大学的五套卷,题目的质量和深度都非常出色。到了最后的决战阶段,关键在于稳固知识点,题量不是重点,保持冷静的心态,找出学习中的遗漏并及时弥补。
考研英语方面:
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下一个英语水平欠佳的人如何备考研究生考试并获得理想成绩。在9月份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埋头苦背俞敏洪的《考研英语词汇》。初次翻阅,我发现至少三分之二的词汇对我来说是陌生的。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我终于完成了第一轮,满心欢喜地准备开始第二轮。然而,当我重新翻开书页,发现熟悉的单词依然熟悉,陌生的依旧陌生,之前的辛苦似乎毫无成效,顿时感到无比沮丧,因为英语是我考研的最大障碍。
我意识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持续,按照这个速度,即使到了考试那天也无法背完整本书。于是我审视了自己的英语弱点,发现词汇量匮乏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记忆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中的生词来提升效率是最好的策略。我在书店找到了一本《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它列举了每篇文章的核心词汇和超出大纲的词汇,非常适合像我这样基础薄弱的人。起初,我每天只读两篇,第一次阅读通常会全部选错,偶尔运气好能答对一两道。接着,我会直接背诵后面的单词,再次阅读并答题,这时正确率通常能提高到全对。所以,我认为考研英语的关键在于词汇,特别是常出现在历年真题中的词汇。一旦掌握了这些词汇,解题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从9月到10月,我专注于真题阅读理解,并专心背诵后面的词汇,按英语(一)的模式进行复习,目标是积累词汇。到了12月,我转而使用蒋军虎的《精读80篇》,以做阅读模拟题为主,同时也为写作做准备。在考研英语中,写作占据了重要地位,且容易拉开分数差距,值得投入精力。由于我的英语基础弱,短时间内掌握高级词汇和句型并不现实。于是,我选择了历年真题的一些优秀范文,记诵其中的好句子,写作时尽量运用它们,比如替换名词或动词,确保语法无误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使用高级词汇,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及格。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是关键。电路理论、数字逻辑、模拟电子技术等都是核心内容。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电路元件特性和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第一步。数字电路中的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也需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对这些知识点,我会建议大家多做题,凭实践来加深理解。
模电和数电的结合是电子技术的一大特点。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经常需处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对运放的应用、滤波器的设计以及A/D、D/A转换的理解至关重要。这部分的学习需耐心和细心,不仅要理解原理,还要能够实际设计和分析电路。
再者,实验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复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动手做实验,无论是简单的电阻串联并联测量,还是复杂的电路设计,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实验室是检验理论的最好场所,凭实际操作,你发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并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别忘了关注科技前沿。电子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新的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开阔视野,也许还能为答题提供独特的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