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9月份开始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套做他的1000题,看完一章做一章的题。大概到10月中旬全部看完一遍,这里说的看不是走马观花地过一遍,而是要很认真地看,尤其是重点部分内容。10月中旬看完后,开始背风中劲草,二刷1000题。做好计划很重要,知道每天背多少页,一定要保证到最后能背完所有内容。之前看经验贴,有的人说要考到70分,风中劲草背了3遍,甚至有的说背了5遍。我个人觉得这个要量力而行,如果背的足够快,同时能够保证背的效果,那么多背几遍肯定是有帮助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到最后冲刺阶段,主攻肖八和肖四。时间充足的话,最好肖八和肖四都背一下;要是时间不够,直接背肖四也可以。
考研数学方面:
近年来,考研数学更侧重于考察计算能力而非技巧,因此备考时需着力提升我们的计算效率与精确度。每日应保证至少3小时的习题训练,并且认真整理错题集,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巩固。基础复习步骤是首先浓缩掌握所有知识点,然后重点深化积分、极限等关键领域的理解,分阶段进行复习。在此阶段,可以使用如全书或1000题等教材进行阶段性的练习。同时,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训练,但要留出最近10年的试题用于完整的定时模拟测试,最佳时间为上午,限定3小时完成。推荐每次都提前20分钟结束,以确保在实际考试中应对自如。完成真题后,需要多次重温,确保每个角落的知识点都得到充分复习,对各类题型都能熟练应对。
考研英语方面:
在寒假之前,我一直专注于研习何凯文的1575,遇到生词便查阅含义,并记录于笔记本中。寒假过后直至三月底,我转而学习朱伟的恋练有词。进入三月,我开始每日早晨记忆单词,然后整个白天直至晚上都专心攻读专业课程。五月起,我的日程调整为早晨背单词,下午则致力于考研真题,特别是阅读理解。起初面对高错误率,如每五道题仅能答对一至两道,这让我颇感挫败。这时,我改用张剑的黄皮书来刷题和背单词。书中英文原文与中文翻译并列,我会对照中文标注原文中的词汇,并着重记忆每篇文章后面的注解。第一轮真题练习在暑期开学前告一段落。我没有深入探究错误的根源,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词汇不熟、句子理解困难上。因此,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熟悉真题,积累词汇和表达。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得益于前期的积累,这次的表现有所提升,每篇阅读的错误数量减少了,最少错两题,最多错三题。看到自己的进步,我更加坚定了从真题中学习单词和短语的决心。七月中旬,第二轮结束,九月至十月进行了第三轮,这一次我开始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探索出题模式,但仍没有着手整理错题和单词,只是持续记忆单词及阅读原文。到了十一月,我每天下午按照考试的标准,完成至少四篇阅读并改正错误,同时记录那些还不熟悉的单词。次日早晨,我会先回顾前一天整理的内容,下午则继续做题和整理。十二月,阅读理解的训练并未松懈,我还加大了对作文的投入,研究历年真题的作文,并尝试自己写作。由于素材匮乏,我购买了作文预测书,参考何凯文的英语作文冲刺讲义,大约写了十篇左右,然后重点背诵。此刻,我集中精力记忆自己笔记上整理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其实,我并没有做很多模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生物化学基础这门课程,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酶的作用机制,以及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等。这些都是生物化学的基础,也是考试中常出现的知识点。在复习这些内容时,我会先从课本入手,理解每一个术语和过程,凭做题巩固记忆,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实验原理和应用也非常重要。生物化学不仅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例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等,需理解其实验步骤和原理,并能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凭阅读实验教材和相关文献来深入理解。
再者,关注科研动态,了解最新的生物化学研究成果也是提升分数的有效手段。比如,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发展,这些都可能会成为考试的热点问题。我会定期阅读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的文章,虽然不一定要深入理解,但至少要知道研究的大致方向和重要发现。
对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和过程,我会借助图表和模型进行理解和记忆。例如,使用流程图表示代谢路径,用3D模型帮助理解蛋白质结构等。我还会凭制作思维导图,将知识点系统化,这样不仅能提高记忆效率,也有助于在考试中快速找到答案。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坚持每天定时复习,尤其是对新学的内容,要当天就进行回顾,避免遗忘。我也会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时间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