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门学科,若能专注学习,短期内分数提升是完全可能的。当初我起步较迟,于是采取了浏览一章“风中劲草”搭配一章“1000题”选择的方式,但并不推荐这样的做法。如果时间允许,还是推荐深入阅读红宝书。完成第一轮后,就要深入理解每个主题的核心概念,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道德修养。每个部分的复习策略各异,如近现代史需关注时间线,而马克思主义则重在理论基础,具体情况需要灵活应对。到了后期冲刺时,多做些模拟试题,如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等人的题目。通过大量练习,你可以感知到当年的考试重点,同时整理并巩固你的知识盲区,记笔记是个好习惯。大约在考前20天左右,许多人开始背诵肖四、20天等预测卷。但我建议不要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此,确保基础知识牢固的同时,仔细回顾各部分可能出现的考点,确保万无一失。
考研数学方面:
日常练习时应提升效率,避免拖延,尝试设定时间限制来训练自己在高压力下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正是考试的真实场景。不少同学长时间自学后,容易忘记考试的实际感受,导致真正上考场时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因此,在平日练习中需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提高解题速度。我个人使用了二李的复习全书,发现其中的知识点详尽,配套习题也非常经典。七、八月份完成了第一遍,当时有些困惑,但随后我一直反复研读这本书,到十二月已经做了大约四遍。每完成一章,我都习惯性地梳理思路和解题策略(这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数学学习重在理解,不必追求数量庞大的练习册。另外,借鉴了一些学习技巧,我在考前尝试了400题,以熟悉考研题型并控制答题时间。个人认为400题难度高于真题,且其前面几套可能比后面几套更难,所以如果刚开始做成绩不佳,大家千万不要惊慌。
考研英语方面:
我有一个独特的英语学习方法:我会将生词和作文亲自朗读并录音,随后在每日往返宿舍或自习室的途中聆听。这种方式不知不觉间帮助我记住了大量内容。当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后,我便开始确保每天固定时间的练习,并逐渐增加了完形填空和新型题目的训练。因此,我在强化阶段投入了大量时间,逐步深入地针对每个题型进行练习。关键在于稳步前进,同时维持每日的练习以保持语言的感觉和做题的手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资源以实现目标的学科,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基本职能。你需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将它们应用到实际案例中。例如,理解并掌握“决策理论”、“激励理论”以及“组织文化”的内涵,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把握管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再到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贡献。凭对比分析,你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本质。也要关注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如系统理论、权变理论等。
再者,实践性是管理学的一大特点。理论知识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运用。我建议广泛阅读各种企业管理案例,尤其是那些著名企业的成功或失败经验,从中提炼出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尝试自己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会大大提升批判思考能力。
掌握一定的定量分析技巧也是必要的。虽然管理学更多的是定性分析,但数据和模型在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了解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学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对理解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领域会有很大帮助。
持续学习和反思是提升的关键。管理学是一个动态的领域,新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涌现。定期回顾课程内容,关注行业动态,参与学术讨论,都能使知识体系保持更新。











